西方行政学说史是关于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变历程的研究,主要关注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西方国家。这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理论和学者。
西方行政学的产生源于对早期行政管理思想的系统化和学科化的探索。在19世纪,M·A·安培提出了建立管理国家科学的设想,随后德学者斯坦因的《行政学》首次提出“行政学”这一概念,但主要是指行政法。真正将行政管理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中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之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区分,确立了行政学的学术地位。
随着20世纪的到来,行政学进入了正统时期。这一阶段的学者如韦伯、怀特、古利克、厄威尔等,强调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科学化,尤其关注官僚制度的组织和管理。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成为了行政学的重要基石,怀特撰写了首部行政学教科书,古利克和厄威尔则对行政管理原则进行了系统化整理。
然而,二战后,社会经济的变化促使行政学进入批评与转变时期。巴纳德引入了系统理论,西蒙将行为主义和决策理论带入行政管理研究,沃尔多则对行政学的历史和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批判。同时,帕金森和麦格雷戈分别揭示了官僚组织的弊病和人事管理的新视角,林德布罗姆则发展了渐进决策模式。
20世纪60年代以后,行政学进入了应用和发展时期。政策分析和行政生态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德罗尔推动了政策科学的发展,彼得对官僚组织的特征进行了尖锐的剖析,提出“彼得原理”,而里格斯通过行政生态学研究了行政系统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行政学面临挑战并持续创新。学者们开始探索更广泛的理论框架,如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效率、竞争和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同时,公共选择理论和治理理论也逐渐兴起,对传统的行政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
西方行政学说史是一部关于行政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发展、转变和完善的历史,它反映了社会变迁对行政管理实践的影响,以及学术界对更有效、更具适应性的管理模式的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