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定的文件信息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一系列与IT领域,特别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相关的知识点,包括ASCII码的奇偶校验、进程调度、计算机字长、中断方式、数据模型、设备管理和页式存储管理等。下面,我们将逐一详细解析这些知识点。
### 1. ASCII码与奇偶校验
ASCII码是一种用于表示英文字符的标准编码,它使用7位或8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不同的字符。题目中提到的“奇偶校验”是一种错误检测方法,通常在数据传输中使用,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奇偶校验位是在原始数据位之后添加的一位,其值取决于原有数据位中1的个数。如果选择的是奇校验,那么校验位的值将被设置为使整个数据(包括校验位)中1的总数成为奇数。
例如,题目中字符‘T’的ASCII码值为84(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为01010100。如果最高位设置为奇校验位,我们需要计算剩余7位中1的个数,这里是3,已经是奇数,所以校验位设为0,得到01010100。对于字符‘M’,其ASCII码值为77(十进制),二进制为01001101。加上奇校验位后,为了保持1的总数为奇数,校验位应为1,因此正确答案是B.11001101。
### 2. 进程调度与状态
进程调度是指操作系统决定哪个进程应该获得处理器资源的过程。题目中提到了抢占式调度,这是一种高级调度策略,允许操作系统在当前运行的进程未完成时将其挂起,转而执行另一个具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当一个进程被抢占时,它通常会进入就绪状态,等待再次被调度。
### 3. 计算机字长
计算机字长指的是计算机能同时处理的数据位数,通常与CPU寄存器的宽度相对应。题目中提到的“32位”指的是计算机一次可以处理32位(即4字节)的数据。这直接影响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和效率。
### 4. 中断方式
中断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机制,允许外部事件(如硬件故障或输入/输出请求)打断当前的处理流程。中断方式使得计算机能够及时响应突发事件,如键盘输入、磁盘读写等,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交互性。
### 5. 数据模型与关系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概念,用于描述数据的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数据的操作。关系模型是其中一种类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格的形式,每个表格称为一个关系。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搜索通常是通过执行SQL查询语句,对关系进行选择、投影和连接等运算来实现的。
### 6. 设备管理与SPOOLing技术
SPOOLing技术是一种虚拟设备技术,全称为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s On-Line,即“在线的同时外围设备操作”。它通过将独占设备(如打印机)转换为共享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SPOOLing系统通常包括输入缓冲区(用于暂存等待处理的输入数据)、输出缓冲区(用于暂存等待输出的数据)和控制程序(负责管理和调度这些缓冲区)。
### 7. 页式存储管理
页式存储管理是现代操作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内存管理技术。在这种机制下,程序被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而物理内存也被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帧。每个页面可以被分配到任意空闲帧中,从而实现内存的有效利用。题目中涉及的页表是用来记录页面与物理帧对应关系的数据结构,通过页表查找,可以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以上是对给定文件信息中提及的IT知识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从数据表示、进程管理到存储管理等多个方面,展现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