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吉列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刀片和剃须产品制造商,自1901年在美国波士顿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拓展。公司在伦敦和巴黎等地设有办事处和工厂,产品销售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1年,吉列进入印尼市场,并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资,逐步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
在1990年代中期,吉列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在亚洲市场,尤其是像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市场,推广其高附加值的产品,如Sensor刮脸套装。然而,由于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对个人形象的关注度有限,高价位的产品难以被接受。例如,Sensor在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普及受到了限制。此外,吉列还面临着Bic和Bagus这两个品牌的竞争,尽管它们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依然影响着吉列的一次性剃须产品销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吉列采取了以下策略:
1. **全球化思维与本土化定位**:吉列认识到不同市场有不同的需求和习俗,因此在产品推广中注重适应当地文化,确保产品定位符合市场需求。
2. **市场评估与策略调整**:对印尼及东欧等市场进行深入评估,调整销售方案,以满足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喜好。
3. **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增强产品竞争力,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4. **扩大市场覆盖率**:通过建立更广泛的分销网络,使得全球消费者都能方便地购买到吉列的产品。
在印尼市场,吉列面对的另一个难题是当地的政策限制,不允许外国公司直接进口或分销产品。这导致了分销效率低下,使得吉列不得不依赖于国内分销商,而这些分销商往往受到保护,效率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吉列在1993年实施了新的分销体系,通过推荐制度增加了23名分销商,此举在第二年使产品销量增长了60%。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吉列在印尼仍需解决技术问题,如产品创新和附件配件的技术升级。随着刮胡刀技术的发展,干式到湿式的转变,以及不锈钢刀片等新技术的应用,吉列需要不断更新产品,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吉列公司在市场营销上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产品定价策略、市场竞争、本土化战略的执行以及政策环境的影响。通过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吉列设法在印尼这样的复杂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这也为其他跨国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市场进入和运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