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的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开题报告中强调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个体道德资本,能够随着个体的成长不断增值。习惯养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因为它是教育最实质的基础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质发展。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道德发展和人格形成,如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精神分析学派对儿童情感发展的研究。尽管这些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但它们在行为习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关注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志力的发展。然而,知、情、意、行是相互关联的,仅关注理论研究不足以在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从行为习惯角度进行儿童德育的研究,如王极盛教授对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云晓研究员对杰出青年早期教育的研究,以及关鸿羽副教授的养成教育研究。2001年的“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论坛进一步推动了这一领域的讨论,提出习惯养成对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作用。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提供新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实践价值体现在,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风气和整体发展,增强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度。
研究目标包括明确需要培养的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具体容,探究在教学中实施这些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以及家长和教师如何协作以促进习惯的养成。研究重点在于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容及其实施路径,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一套适用于小学生习惯教育的方法,最终实现教师、家长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步提升,营造更优良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