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性风险评估控制程序是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而实施的一种管理策略,主要针对原辅料的采购、储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该程序的目的是预防欺诈性、替代性或冒牌风险,保证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避免对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程序适用范围覆盖了公司所有原辅料的采购和储运过程,由食品平安小组组长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脆弱性分析。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脆弱性风险类型:欺诈性风险指原辅料被掺假的风险,替代性风险则涉及原辅料被非法替代的风险。这两个风险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2. 脆弱性分析方法:食品平安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有原辅材料进行分析,填写“原辅料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依据风险指数(RPN= S*P*D)来评估风险级别,其中S代表严重性,P代表可能性,D代表可检测性。
3. 风险级别分类:风险级别分为高(H)、中(M)和低(L),分别对应不同的风险系数,如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通过评估风险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严重性)以及是否易于检测(可检测性)来确定风险级别。
4. 控制措施的选择:根据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低风险级别的感官检查,中风险级别的供应商声明,以及高风险级别的第三方检测报告、符合性声明和现场审核。
5. 原辅材料分析要点:考虑掺假或替代的历史记录、经济诱因、供应链的透明度、检测复杂性以及原材料特性等因素,以全面评估风险。
6. 风险控制和更新:食品平安小组组长定期组织风险评估,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如原材料变化、法规更新等,及时更新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确保文件控制程序的执行。
该程序强调了风险评估的动态性和持续改进,要求企业不断更新和调整风险控制策略,以应对可能的新威胁和挑战。通过实施这一程序,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中的风险,保护品牌声誉,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满足相关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