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在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文言文部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这些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1. **通假字**:
- 在《琵琶行》中,"画"通"划",表示拨动;"篦"通"金字旁的篦",指一种密齿梳,这里用来形容音乐节奏的激烈。
2. **古今异义**:
- "明年"在古代指的是第二年,现代则指今年之后的一年。
- "老大"古代指年纪大,现在通常指家族中的长子或长兄。
- "唧唧"古代意为叹息声,现代多指虫鸣。
- "因为"古代表示原因并随之作出行动,现代仅表示原因。
- "颜色"古代指容貌,现代指色彩。
- "向前"古代指刚刚发生的事,现代则指朝前方。
3. **一词多义**:
- "言":可指话语、字数或说话的动作。
- "命":可以是吩咐、命令,也可指命名。
- "为":既可表示写作,又可指弹奏或为了某人。
- "暂":可表示短暂或突然。
- "幽":既有深沉的含义,也可指卑微、隐晦或昏暗。
- "语":既可以是说话,也可以是曲调。
- "暗":可指轻声、隐藏或糊涂。
4. **词类活用**:
- "夜"用作状语,表示在夜间。
- "酒"用作动词,意为摆设酒席。
- "歌"用作动词,表示作诗。
- "重"、"轻"用作动词,表示看重和轻视。
5. **文言句式**:
- **倒装句**:如"转徙于江湖间","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
- **省略句**:如"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省略了主语或介词。
- **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表示被动。
另外,还涉及了《孟子》中的文言实词知识点:
1. **通假字**:
-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无"通"毋",意为不要。
- "无失其时"的"无"同样通"毋"。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颁"通"斑",指头发花白。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涂"通"途",指道路。
- "直不百步耳"的"直"通"只",表示仅仅。
2. **特殊词义**:
- "河内凶"中的"凶"指谷物收成不好,即荒年。
- "邻国之民不加少"的"加"是副词,表示更、更加。
- "直不百步耳"的"直"意为只是,不过。
- "数罟不入洿池"的"数"指细密。
3. **一词多义**:
- "食":动词吃和名词食物。
- "数":形容词若干和名词密。
- "直":副词不过和形容词不弯曲。
- "胜":动词尽、承受和形容词超过、胜利。
掌握这些文言文知识点对于理解和翻译古代文本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所在。通过深入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古人的思想,还能领略到古汉语的韵味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