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教案理论课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涵盖了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提高软件的质量、可维护性和生产效率。本课程“软件工程”由教师段琢华在2013-2014学年的第二学期于电子科技大学学院进行,主要面向计算机工程系的学生,学分为3,属于专业方向必修课。课程总学时为48,其中包括32学时的课堂讲授和16学时的实践环节。
课程内容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展开,包括:
1. **软件工程总揽**: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体系,讲解软件工程的三段论,即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以及方法、过程和工具的概述。同时,课程会对比各种软件工程方法的优缺点,强调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论。
2. **软件开发模型及可行性研究**:探讨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如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并讨论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
3. **软件需求**:深入理解需求定义、需求层次、需求建模、需求规格说明和需求验证及变更控制。
4. **分析建模**:涵盖领域建模和架构设计,学习如何构建软件的结构和框架。
5. **软件设计**:讲解设计模式的应用和子系统设计,以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6. **软件编码**:教授有效的编码方法和过程,确保代码的清晰性和可读性。
7. **软件测试、发布与维护**:介绍各种测试方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不同测试级别的应用,同时讨论软件的发布策略和维护策略。
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评价,包括:
1. **平时成绩**:20%由考勤和读书笔记构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进行自我学习。
2. **期中成绩**:未给出具体构成比例和考核方式,可能包含中期项目或小测验。
3. **期末成绩**:占50%,主要依据综合课程设计来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 **实验成绩**:占30%,通过上机实验来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指定教材为《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开发实践 第2版》,作者为万江和立新,出版于2011年10月13日。通过这本书,学生将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软件工程理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关注软件工程的三个基本要素: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思维、UML建模语言的使用,以及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此外,还将涵盖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以及软件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础理论,还能培养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项目管理的能力,为未来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