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解析】
1. **地图阅读与分析**:题目中涉及到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河流流向和数值比较的判断,这需要理解等高线的基本原理,如: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等高线数值大的地方表示海拔高。
2.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第2题中提到通过某种技术测量河段落差,这里涉及到的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用于精确测量海拔,从而计算落差。
3. **地球运动与气候**:第3至5题涉及到同一日期各地的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气候差异及洋流的影响。这需要理解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4. **气候类型与成因**:第4题中讨论了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海陆位置、洋流、大气环流或地势,这需要掌握影响气候的四大因素。
5. **洋流性质及其影响**:第5题涉及了洋流的性质和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如增温增湿或降温减湿。
6. **日照百分率与地理环境关系**:第6至8题考察了年日照百分率与地理环境特征的联系,包括日照百分率的分布规律,以及地形、季节等因素对日照时间的影响。
7. **地理术语与典故**:“□犬吠日”与日照时间短有关,这需要理解地理环境对生活习性的影响。
8. **台湾岛的气候特征**:第8题提到台湾岛的日照百分率分布,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因为地形可以影响阳光照射的时间。
9. **地貌成因**:第9题通过图5所示的地貌,探讨了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10. **地质作用与地貌**:第10题的“飞来石”景观,需要理解内力作用(如岩浆活动)与外力作用(如风化)对地貌的影响。
11. **气候特征与数据分析**:第11、12题通过对比北大西洋沿岸两地的气温数据,讨论了气候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如洋流。
13. **自然带分布**:第13题涉及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理解生物群落随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14. **气候变化历史**:第14题根据图8推断近50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体现了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方法。
15. **人口结构与社会问题**:第15题分析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就业高峰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16. **产业结构变迁**:第16、17题讨论了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的变化,展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
17. **城市化进程**:第18至20题通过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探讨了城市化的动态过程。
总结来说,这些题目涵盖了地理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地图阅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气候与洋流、气候类型、日照、地貌成因、地质作用、自然带分布、气候变化、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等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