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在中国,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根据2005年的数据,我国垃圾处理主要依靠填埋、堆肥和焚烧,其中填埋占比高达82.4%,堆肥为4.7%,焚烧则为12.9%。自1990年至2005年,城市垃圾清运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5%,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均垃圾产量从80年代的0.5-0.6kg/(人·d)增长到21世纪初的0.9-1.0kg/(人·d),显示出垃圾问题的严峻性。
在技术进步方面,填埋场开始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作为防渗材料以提高防渗性能,填埋压实机也被引入以提升作业效率。垃圾焚烧处理逐渐发展,如深圳于1985年引进了日本的垃圾焚烧炉,成为我国首个现代化焚烧厂。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也建立了高标准的焚烧设施,通常结合国外技术和设备,以更高的污染控制标准运行。堆肥处理,尽管是早期广泛使用的方法,但大多采用低成本的敞开式静态堆肥,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动态高温堆肥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垃圾处理的投入与需求相比仍然不足,整体处理水平较低,城市垃圾处理尚处于粗放向处理转变的阶段。垃圾堆放问题普遍,二次污染严重。垃圾构成的改变,如有机物比例的增加,使得垃圾的可燃性和可回收价值提高。城市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比约60%,无机物占40%,其中20%左右为可回收物,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织物。包装废物的快速增加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过度包装和一次性商品的广泛使用。
目前,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填埋、堆肥、焚烧、热解、分选回收和综合处理。填埋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但简易填埋场和受控填埋场的问题在于环保措施不完善或无法达到环保标准,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卫生填埋场的标准更高,包括防渗、渗沥液处理和虫害防治等措施,但实现全面达标仍有挑战。
未来,随着城市燃气化率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和热值预计将增加,这可能促使更高效、环保的处理方式,如焚烧和资源回收,成为发展趋势。同时,政策引导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改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