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该项目名为“基于‘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由李灿辉主持,旨在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使其更贴近职业岗位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项目计划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进行,申请经费10000元,主要参与者包括讲师、助教等,来自网络传媒系。
【教学改革背景】
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往往侧重于基础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但项目强调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和活动应紧密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实现从知识逻辑向工作过程导向的转变。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该方法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将新知识融入实际任务或项目中。教学不再局限于章节划分,教师简化讲解,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学习。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升自主学习动力,转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和应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对比中美高职教育,国内教学存在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过于注重应试、教学方法与认知规律不符等问题。尽管两国教育体系差异大,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美国的创新、动手和表达能力培养,对我国的教学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项目实施方案】
改革内容主要包括突出职业岗位特色教学,通过模拟职场环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改革目标是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
【实施计划】
1. 设计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2. 开发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同步。
3.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
4. 培训教师,提升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的能力。
5. 定期反馈和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改革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期望能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具备较强创新、动手和表达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