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第一节 绪论
1. 流行病学从人群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不止传染病,包括疾病、伤害和
健康三个层次,学科基本:观察法(主要)、实验法、数理法。
2. 学科特点:① 群体特征;② 对比的特征;③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④ 社会心理的特征;⑤ 预防为主的特征;⑥ 发展的特征。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
1.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 发病频率:
1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内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新
病例数/暴露人口数;多次发病可累计;意义: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2 罹患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意义:描述局部地区疾病的暴
发强度,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 续发率(SAR,二代发病率):在一个家庭、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
儿园班组中第 1 个病例发生后,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
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比例。
注: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分母中去除。意义:反映传染病的传染力强弱,
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二) 患病频率:
1 患病率(现患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分
为:时点患病率(时间不超过 1 个月)和期间患病率。意义:表示病程较长
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的情况。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发病率与病程相对稳定)
患病率升高的因素:发病率增高;治疗水平提高,病程延长;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2 感染率:受检者中感染人数/受检人数。意义: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的感染情况和评价防治工作的效果,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及
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
(三) 死亡和生存频率:
1 死亡率:一定时间内某人群总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单位:年) 意
义:反映人群中疾病的发生风险,即发病率的高低:病死率高的疾病;病程
或存活时间短的疾病。
2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某病的病人数*100% 意义:反映疾
病的严重程度,或者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
3 生存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患者
所占的比例。意义: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评价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
疗效,以及癌症等慢性病的研究。
(四) 疾病负担:
1 潜在减寿年数(PYLL):各个年龄组人群因某病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
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意义:综合估计导致某
人数早死的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2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
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YLD )。 意义:反映疾病对人群寿命损失影响的综合指标。
2. 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