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外卖平台国际化架构演化之路】的演进过程揭示了技术如何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以及在面临全球化挑战时如何优化架构。以下是对Uber Eats架构发展的重要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1. **业务概述与挑战** - Uber Eats在2015年推出时,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从0到350多个城市,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复杂性和资源约束问题。 - 随着服务的国际化(i18n),操作可靠性、应用性能和可扩展性成为主要挑战。需要保证服务的稳定运行,同时应对全球不同地区的网络条件和开发需求。 2. **架构概述与演进** - Uber最初的架构是一个单体结构,从2009年开始逐渐转变为微服务架构,编程语言从Python/JavaScript转向Golang/Java,数据库从MySQL升级到Cassandra。 - Uber Eats的起点是基于微服务、Golang和Cassandra,但随着城市数量的增长,微服务的数量(70+)导致了端到端链路过长、依赖关系混乱以及服务迁移复杂等问题。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Uber Eats识别并专注于核心流程,将产品阶段重新审视,定义了核心服务(Tier 1 services),增强了对这些关键服务的严谨性,并推动技术的统一,减少服务数量,简化架构。 3. **利用共享出行平台** - Uber Eats通过利用现有的Uber打车平台,实现了运力的共享,提高了效率。这一策略使得一个配送员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订单,通过集群化和优化路线,提升了配送效率,实现了双赢。 4. **应对国际化挑战** - 在国际化过程中,Uber Eats关注操作可靠性,例如采用主动-主动模式(Active-Active)在两个数据中心运行,通过三层缓解机制(DNS、数据中心和服务级别)提高容灾能力。 - 针对性能挑战,Uber Eats改进了存储系统,例如从MySQL迁移到Cassandra,但同时也发现Gocql的使用过于复杂,于是引入了状态机和存取状态(SOT)两类实体,采用写优化的K-V存储和读优化的Redis缓存,以平衡读写性能。 5. **技术平台的发展** - Uber Eats在技术基础设施上不断创新,构建了机器学习平台、实验平台、预测平台和动态配置等,这些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实验环境,助力业务决策和性能优化。 总结来说,Uber Eats的架构演进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快速增长的业务环境中保持技术敏捷性和稳定性,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故事。从单体到微服务,再到核心服务的聚焦,以及在灾难恢复、存储优化和技术平台创新上的不断探索,Uber Eats展示了现代互联网企业技术架构演进的一个典范。
剩余28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15
- 资源: 131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源码)基于C++和C混合模式的操作系统开发项目.zip
- (源码)基于Arduino的全球天气监控系统.zip
- OpenCVForUnity2.6.0.unitypackage
- (源码)基于SimPy和贝叶斯优化的流程仿真系统.zip
- (源码)基于Java Web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zip
- (源码)基于C++和OTL4的PostgreSQL数据库连接系统.zip
- (源码)基于ESP32和AWS IoT Core的室内温湿度监测系统.zip
- (源码)基于Arduino的I2C协议交通灯模拟系统.zip
- coco.names 文件
- (源码)基于Spring Boot和Vue的房屋租赁管理系统.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