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中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多个知识点,主要包括社会保障中的失业保险、企业年金、工伤保险以及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执行。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些知识点:
1. 职工企业年金:个人缴费及其投资收益从始至终归属于职工个人,这表明企业年金是一种个人账户制度,个人权益清晰。
2. 企业年金方案:中央所属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需报送给总部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这是对企业年金方案上报程序的规定。
3. 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并非只限于特定三类企业,而是有特定条件的,比如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2个月以上且使用管理规范的地区可实施。
4. 稳岗补贴政策: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充足且管理规范的地区,可以为稳岗提供补贴,有助于稳定就业岗位。
5. “护航行动”: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是一项长期开展的政策,旨在支持企业稳定就业。
6. 技能提升补贴:申领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并非必须连续缴纳36个月,具体条件可能因地方政策有所不同。
7. 补贴标准:地区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的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可适当倾斜,体现了政策对紧缺人才的支持。
8. 失业保险费率降低:自2015年以来,失业保险费率经过多次降低,总体费率已降至1%,降低了企业的负担。
9. 失业保险调剂金:以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费为基数,按省级政府规定比例筹集,用于地区间互助。
10. 失业保险金标准: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并随物价水平调整,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11. 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最长为24个月,而非36个月,这是对失业保险待遇期限的正确理解。
12. 失业保险基金来源:包括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失业人员的保障。
13. 缴费年限: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需要满足至少2年的缴费条件。
14. 用人单位责任: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向社保机构报告失业人员名单。
15. 法律责任:对于在失业保险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会依法给予处分。
16. 工伤保险:用人单位承担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体现了雇主责任。
17. 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新发生的费用,但在用人单位补缴保费和滞纳金后。
18. 劳动能力鉴定:由相应委员会进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专业要求。
19. 视同工伤的情况:如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
20. 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参与劳动能力鉴定的人员需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1. 回避原则: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鉴定人员应当回避。
22. 用人单位公示:应将参加工伤保险情况在单位内公示,确保透明度。
23. 工伤保险责任: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及时救治。
24. 工伤保险费率: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确定,体现了风险管理理念。
25. 职工出国工作:依据目的地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国内保险关系中止,但有特例。
26. 工伤待遇争议:按照劳动争议处理规定处理。
27. 下落不明的待遇:事故或救灾中失踪,前3个月照发工资,之后由基金支付亲属抚恤金。
28. 停工留薪期护理:如生活不能自理,由单位负责,但实际操作中可能由家属照顾。
29. 非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这部分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需要关注,可能涉及其他类型的社会保险制度。
以上内容涉及的政策和法规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通过这些规定,可以了解到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细致安排和人性化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