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一场全球性的技术变革,它在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场革命的主要条件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殖民扩张导致的市场需求扩大以及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因更侧重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在科技方面,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里程碑。1866年,西门子制造出了第一台发电机,开启了电力驱动机器的时代。随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改进使得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尤其是煤气和汽油内燃机,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问题,推动了汽车和石油工业的发展。电讯事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电话由美国人贝尔于19世纪70年代发明,无线电报则由意大利人马可尼在90年代试验成功,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化学工业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从煤炭中提取氨、苯和染料等化学产品,以及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和无烟火药技术,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军事工业的进步。此外,新材料如塑料和人造纤维也开始应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包括:科学发明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几乎同时发生在多个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一些国家中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这些特征标志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深度。
【垄断资本主义】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垄断组织的形成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通过生产资本的集中,即企业间的兼并或联合;二是通过商品资本的集中,即同一行业内企业的联盟。垄断组织通过控制生产、价格和市场来获取高额利润。常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间的经济不平衡,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变】
1.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工业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这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国内市场需求、欧亚移民带来的劳动力和技术、以及相对稳定的政局和大量欧洲资本的流入。美国最盛行的垄断组织形式是托拉斯,因此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2. 德国:德国工业在19世纪末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的赔款提供了资金,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产资源补充了工业发展的需求。德国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3. 英国:英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被美国和德国相继超越。尽管英国的海外贸易仍居世界首位,但其在世界工业中的领导地位已被削弱。原因包括英国国内市场的饱和,新技术的滞后,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出。
总结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关键因素,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国际关系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