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护理及管理】
社区慢性病护理及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因为在中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近20%,其中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病死亡率高达63.40%。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等疾病。这些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长、病因复杂、不易治愈且需要长期管理和医疗指导。
**慢性病概述**
1. **概念**: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可能导致残疾,由不可逆的病理状态引起,需要康复训练和长期医疗指导。美国慢性病委员会的定义包括患病时间长、疾病进程难以逆转、需要持续的医疗管理等特点。
2. **特点**:慢性病的病因多样,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其发病隐匿,病程长,症状不明显,且病理改变不可逆,治疗效果依赖于早期预防和长期管理。
**社区常见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
1. **心脑血管疾病**
-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危害大,增长趋势明显,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社区管理包括建立健康档案、设计健康方案、进行病人随访。护理措施包括监测血压、心理护理、指导合理膳食和用药,以及预防并发症。
- **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社区管理包括健康档案建立、干预方案制定、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价。护理重点在于疼痛管理、改善活动耐力、心理支持、知识教育和便秘风险的预防。
**居家护理**对于慢性病患者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并减少住院需求。居家护理包括定期监测病情、提供适当的生活方式建议、用药指导和心理支持,同时,家庭成员和社区医护人员的角色不可或缺,他们需要共同协作,确保患者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社区慢性病护理及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预防、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和长期照护等多个环节。通过提升公众健康意识,优化社区医疗资源分配,以及强化居家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病患者的预后,降低医疗负担,提升社区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