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档主要介绍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涵盖了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他们的生活特征以及原始农耕生活等方面。
文档提到了我国最早的三种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约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分别生活在70-20万年前和1万8千年前,均位于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山顶洞人相较于北京人在形态、工具、火的使用和社会组织上有显著进步,他们的模样更接近现代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并进入了氏族公社时代。
接着,文档提到了远古人类共同的生活特点,如制造工具、使用火、狩猎采集等。并指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古代社会初期,由于人口稀少而野兽众多,人们通过集体协作来抵御动物的威胁。
文档还介绍了原始农耕生活的居民,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在干栏式房屋里,会挖掘水井。而半坡居民则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会制造彩陶,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文档涉及到了黄帝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黄帝被认为是“人文初祖”,因为他领导的战争和诸多发明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采用了“禅让”制度。我国原始社会在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时结束,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这个课件详细阐述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远古人类、他们的生活方式、技术进步以及原始农耕文明的兴起,同时也介绍了黄帝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展现了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向农耕文明转变的过程,以及这一转变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