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思想史》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社会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并服务于现实社会。课程以54学时的讲授为主,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管理方向)的第五学期学生,需要先修《社会学概论》和《社会问题研究》。
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理解从原始社会到两汉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想,包括正宗的、士林的和民间的思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从中国丰富的社会思想遗产中提取有益的观点,为现代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课程内容涵盖多个主题:
1. 原始社会至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强调巫觋文化、绝地天通的重要性和古代神话与社会思想的关联。学生需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思想的演变,并掌握巫术文化向祭祀文化转变的社会学意义。
2. 孔孟儒家社会思想:“法先王”是重建社会秩序的核心,孔子的礼治和正名论,以及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思想,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应能比较孔孟社会思想的异同。
3. 老庄道家社会思想:“法自然”作为恢复社会秩序的理念,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和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以及庄子的处世思想和社会理想,都是本部分的关键内容。
4. 墨家、扬朱、荀子、韩非的社会思想:这部分涵盖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杨朱的“为我”理念,荀子的人性论,以及韩非的法制思想。学生需理解不同流派的社会功能和思想差异。
5. 两汉时期的社会思想:关注西汉时期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人性论,以及礼在社会思想中的作用。贾谊的社会整合思想也是讨论的重点。
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思想内容,还强调分析和比较不同思想流派的能力,以及它们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通过深入学习,学生将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运用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