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病分类及护理配合》是一份关于儿童龋病的专业医学资料,主要涉及儿童龋病的特点、分类、危害、治疗目的与原则以及修复性治疗的相关知识。
儿童龋病具有独特的特点。患龋率高,特别是在城市和乡村地区,5岁儿童的龋病发病率分别高达75.69%和78.28%。儿童容易患上急性龋,如猖獗龋,这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龋病,多发生在接受过颌面部放射治疗的患者或者唾液分泌量减少的患者中。另外,奶瓶龋也是儿童龋病的一种,常见于经常在睡眠中吸吮奶瓶的婴儿,主要影响上颌乳切牙,病情进展快,治疗效果不佳。
龋病的好发部位通常在咬合面和邻面,尤其是磨牙的邻面。乳牙龋病的危害不仅限于局部,如导致乳牙早失,影响咬合和颜面颌骨发育,还可能引发根尖周炎症,影响恒牙的发育。此外,龋病还可能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口腔软组织疾病,恒牙龋蚀,甚至促进口腔不良习惯的形成,如偏侧咀嚼。全身方面,龋病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引发病灶感染的全身疾病,甚至对心理产生影响,影响美观和发音。
乳牙龋病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方式:按照龋齿形态学,包括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根据龋患进展程度,分为初期龋、猖獗龋;根据龋蚀罹患型,如东京医科大学小儿齿科的分类和日本厚生省的分类。这些分类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乳牙龋病的目标是抑制龋病进展,保护牙髓,保持乳牙列的位置和垂直距离,恢复咀嚼、发音和美观。治疗原则强调早发现、早治疗,优先处理乳磨牙,对于近髓深龋,可能需要优先考虑根管治疗而非保存活髓。
在修复性治疗中,考虑到乳牙组织结构的特性,如牙质软、硬组织薄、髓腔大等特点,窝洞的形成需特别注意,如窝洞口小底大,髓壁可能呈浅凹形状,线角要圆钝,以减少对牙髓的刺激和保护牙髓健康。
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其特点、分类、危害和治疗策略,通过早期干预和科学的修复治疗,保障儿童口腔健康,为恒牙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