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中的内容主要涉及汉字信息化处理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关知识点。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汉字信息化处理**:欧美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功启发了日本,日本政府在1971年启动了一个大型研究计划,解决了汉字的信息化处理难题。这表明了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2.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1975年,王选夫妇提出的数字式字模信息压缩方案得到了认可,但并非在1975年的会议上被采纳。1979年,我国的第一章使用汉字激光系统输出的报纸样诞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汉字打印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3. **政策支持与项目立项**:“748工程”是中国在汉字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项目,由多个部门联合呈送立项,旨在发展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汉字信息检索系统和汉字新闻通讯系统。这一工程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支持。
4. **技术创新与合作**:北京大学在与蒙纳公司的竞争中,选择了潍坊电讯仪表厂和电表厂进行设备生产,成功研制出样机。同时,中央设立印刷专项,列入国家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推动了实用化样机的研发。
5. **创新能力要素**: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创新动力和创新人才,这强调了创新过程中人的作用和动力机制的重要性。
6. **引进先进技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项目组从日本和美国进口先进元器件和设备,显示了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7. **商业化进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商业化得益于用户信任与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产学研的合作,如新华社等机构的试运行。
8. **关键人物与领导**: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总负责人,他的贡献对系统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政府的推动也为系统的商业化创造了条件。
9. **产品价格与市场**:光华三型系统的售价为68万元,这反映了当时高端技术产品的市场定位。
10. **系统试运行**:改造后的汉字编辑排版系统首先由新华社试运行,表明该系统在新闻出版行业的应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汉字处理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创新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政策支持、国际合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及关键人物的作用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