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音调发生器】
在单片机课程设计中,电子音调发生器是一种常见的实践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发声原理、定时器和键盘扫描电路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编程实现音乐播放。这个项目利用单片机(Microcontroller)及其外围电路,如开关和蜂鸣器,来生成不同频率的声音,模拟不同的音调。
**实验目的:**
1. 计算机发声原理的学习,理解声音如何通过数字信号在硬件中产生。
2. 掌握定时器的操作和键盘扫描电路的编程方法,这对于控制音调频率和用户输入至关重要。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者需要在实验平台上使用开关k0-k7来选择音调,每拨动一个开关,蜂鸣器会发出对应的音调,这些音调对应1234567i八个音阶。此外,还需要编写两首歌曲,并提供播放选择。
**工作原理与设计思路:**
音调由不同频率的方波生成。要产生特定频率的音频,首先计算该频率的周期(1/频率),然后设置定时器以计时半周期时间。当定时器达到预设值时,改变输出端口的状态,从而在I/O口生成方波。在这个设计中,选择P1.7作为产生方波的输出口,并通过跳线JP1连接到蜂鸣器的驱动电路,以控制蜂鸣器发声。
音乐的节奏(节拍)通过延时实现。例如,如果1拍是0.4秒,1/4拍是0.1秒,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延时函数来控制节拍。对于定时器的初值X,可以使用公式计算:
\( \frac{1}{2} * (1/f) = \frac{12}{f_{ose}} * (2^{16} - x) \)
其中,\( f \) 是音调频率,\( f_{ose} \) 是系统晶振频率,比如11.0592MHz。例如,音调"1"对应的定时器初值为x,计算公式变为:
\( x = 2^{16} - (\frac{f}{24f_{ose}}) \)
**实现功能设计:**
1. **电子琴**:采用4*4矩阵键盘,16个按键,其中按键0用于切换功能,其他按键分别代表低音5、6、7,中音1、2、3、4、5、6、7,高音1、2、3、4、5。在按键被按下时,不仅蜂鸣器会发出对应音调,液晶显示屏也会同步显示当前的音调信息。
2. **音乐播放**:设计者需要编写代码,实现存储和播放预设的音乐曲目,这涉及读取音符序列、计算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频率,然后用单片机控制蜂鸣器按照音乐乐谱播放。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操作,还能深入理解声音的数字表示和音乐的编程实现,为将来在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