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作业答案解析15秋西交【工程结构抗震】在线作业满分答案解析.doc】这份文档涉及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多个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抗震设计原则、地震参数、构造设计要求以及抗震措施等方面。
1. **设计反应谱**:设计反应谱是抗震设计中的关键概念,它描述了地震动对不同周期构造的影响。当构造自振周期在0.1s~Tg(地面平均剪切波速度周期)之间时,谱曲线呈水平直线,表示地震动影响随着周期的增大而减小。
2. **多遇地震**:多遇地震是指在设计基准期内可能出现的较低强度的地震,其超越概率约为63.2%,对应的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地震动参数。
3. **框架-抗震墙构造**:抗震墙在框架-抗震墙结构中起到主要的抗震作用,抗震墙数量的合适能有效减轻地震对结构的损害,提高结构的延性。
4. **地震动三要素**:地震动的三要素包括加速度峰值、频谱特性及地震持时,而不包括地震烈度,后者是评估地震影响程度的指标。
5. **地震系数k**:地震系数k与地震基本烈度相关,用于计算地震作用,考虑了场地条件、结构自振周期等因素。
6. **梁端塑性调幅**:考虑塑性重分布时,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调幅,以保证结构的变形性能。
7. **防震缝**:防震缝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地震时因结构变形导致的裂缝,其宽度有限制,且所有伸缩缝和沉降缝在抗震区需满足防震缝要求。
8. **抗震设计等级**:乙类建筑在7度设防烈度地区,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但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以增强其抗震性能。
9. **基底剪力法**:适用于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用于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10. **附加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法中,附加地震作用通常仅针对某些特定构造情况,如突出部分,且不均匀分配。
11. **地震波类型**:地震波包括纵波(P波)、横波(S波)和表面波(L波),其中纵波速度快、振幅小,横波次之,面波振幅最大,对建筑物破坏力最强。
12. **构造延性**:构造的延性好意味着其在地震中能够吸收和耗散能量,提高抗震性能,而不直接与承载力或地震作用大小相关。
13. **薄弱层位置**: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构造中,底层通常是最薄弱的部位,因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连接通常最为复杂。
14. **“大震不倒”**:为了确保“大震不倒”,构造需要具备良好的延性,能够经历强烈地震而不立即失效。
15. **远震与近震影响**:对于刚性结构,震级大的远震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而对于柔韧性结构,近震可能产生更大影响。
16. **实际地震烈度**:实际地震烈度受离震中距离的影响,与建筑物类型、行政区划或城市大小无关。
17. **梁柱偏心距**:框架构造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的偏心距不宜超过柱宽的1/4,以保持结构稳定。
18.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构造自振周期有关,还与场地特征周期有关,这影响了地震动的频率特性。
19. **波速关系**:纵波(VP)速度最快,横波(VS)次之,面波(VL)最慢。
20. **地基土液化**:饱和的粉土比饱和的砂土更容易液化;地震持续时间长可能导致低烈度地区的液化;土的相对密度、孔隙比和地下水位等都影响土的液化可能性。
以上是文档中涉及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释,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设计抗震结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