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构造抗震设计试卷B卷】
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遭遇地震时能够安全可靠地抵御地震力,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本试卷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地震烈度**: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地震烈度是制定一个地区抗震设防标准的依据,它反映了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影响的程度。
2. **地震作用计算**: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地震作用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某些类别(如I类)的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度时,通常不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除非规范中有特殊规定。
3. **建筑选址**:宜选择地质稳定、地震活动性较低的区域进行建设,避免地质灾害多发地,如滑坡、液化区等。危险地段不宜用于建造甲类(最高抗震要求)建筑。
4. **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计算**:在计算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时,对于分布均匀的构造,可以取某一特定值作为薄弱层的标准。
5. **多层砖房的高度和层数限制**:在设防烈度为7度时,多层砖房的高度不宜超过一定数值,层数也有相应的限制,这是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6. **地震作用系数与强度理论**:在式中,表示地震作用系数,对于砖砌体,通常是基于材料的强度理论(如莫尔-库仑理论)来确定的。
7. **窗间墙宽度**:多层框架砖房的纵向窗间墙宽度不得小于一定尺寸,以保证结构的横向稳定性。
8. **砂土液化**:地震时,饱和砂土在短时间内失去抗剪强度,导致液化现象,使地基稳定性下降。
9. **框架梁控制截面与组合公式**:框架构造的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而梁端最大正弯矩组合公式反映了地震力对梁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涉及了基本烈度的定义、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抗震构造体系的选择、构造抗震等级的决定因素、规则构造的要求、抗震墙的设置、基础承载力验算、土层液化的判断、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构造柱的作用、地震系数、拉结的作用、框架柱轴压比以及求解高阶频率与振型的方法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震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对于理解和执行抗震设计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试题,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提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