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归纳
本文对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多个概念进行了总结和解释,涉及软件开发、设计、测试、维护等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是对这些概念的详细解释:
1. 软件: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并对相应数据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描述程序及其操作的文档。
2. 信息隐藏:模块中的软件设计决策信息封装起来的技术,只知道它的功能以及对外的接口,而不知它的内部细节。
3. 对象: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个体或事物的抽象表示,是其属性和相关操作的封装。
4. 软件可维护性:指软件被理解、改正、调整和改进的难易程度。
5. 原型:是目标软件系统的一个可操作模型,它实现了目标软件系统的某些功能。
6. 软件生存周期: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运行(使用)和维护直到退役的全过程。
7. 白盒测试:是已知产品内部工作过程,通过测试检验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产品规格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
8. 预防性维护:是为了进一步改善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并为以后的改进奠定基础。
9. 构件图:描述软件实现系统中各组成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10. 场景:从单个执行者的角度观察目标软件系统的功能和外部行为。
11.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将若干工具集成起来,与软件工程数据库和计算机系统构成一个支持软件开发的系统。
12. 编程风格:是指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地编排和组织程序以提高可读性和可维性。
13. 黑盒测试方法:是已知产品应该具有的功能,通过测试检验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14. 实体—关系图:描述系统所有数据对象的组成和属性,描述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图形语言。
15. 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指由于维护或在维护过程中其他一些不期望的行为引入的错误。
16. 软件生存周期: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运行(使用)和维护直到退役的全过程。
17.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一种程序设计技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构件。
18. 软件过程:软件开发人员为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相关产品所实施的一系列步骤,这些步骤涉及方法、工具及人的组织和行为。
19. 综合测试:是组装软件的系统测试技术,按设计要求把通过单元测试的各个模块组装在一起之后,进行综合测试以便发现与接口有关的各种错误。
20. 过程抽象:把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的动作序列抽象为一个过程名和参数表,通过指定过程名和实际参数调用此过程。
21. 水平原型:是指仅仅模拟目标软件系统某一层面(通常是用户界面层)的原型。
22. CASE 工具:是一些软件系统,支持软件过程的常规活动,如编辑设计图表、检查图表的连贯性、跟踪已经运行的程序测试等。
23. 部署图:描述软件系统运行环境的硬件及网络的物理体系结构。
24. 垂直原型:是指模拟目标软件系统某一部分的多个层面的原型。
25. 数据抽象:把一个数据对象的定义(或描述)抽象为一个数据类型名,用此类型名可定义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对象。
26. 项目风险:指项目在预算、进度、人力、资源、顾客和需求等方面的原因对软件项目产生的不良影响。
27. α 测试:是指软件开发公司组织内部人员模拟各类用户行为对即将面市的软件产品(称为 α 版本)进行测试,试图发现错误并修正。
28. 完善性维护:是根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29. 技术风险:指软件在设计、实现、接口、验证和维护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对软件项目带来的危害。
30. 活动图:描述系统为完成某项功能而执行的操作序列,这些操作序列可以并发和同步。
31. 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衡量标准之一,它是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32. 软件工程方法:是软件生产的组织方式,包括对软件过程的建议、使用的标记法、进行系统描述的规律和设计指南。
33. 适应性维护:是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修改软件的活动。
34. 数据设计:是为在需求规格说明中定义的那些数据对象选择合适的逻辑表示,并确定可能作用在这些逻辑结构上的所有操作(包括选用已存在的程序包)。
35. 异步消息:表示消息源发出消息后不必等待消息处理过程的返回,即可继续执行自己的后续操作。
36. 软部件合成:是指将库中的软部件(经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或者将它们与当前开发项目中的软件元素相连接,最终构成新的目标软件。
37. 进化性原型:如果原型不仅用来理解问题、试验求解方案,而且用作目标软件系统的基础,在后续开发过程中逐步进化为最终的软件产品。
38. 软件质量: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与需求能力有关的全部特征和特性。
39. 恢复测试:主要是指恢复软件系统的测试工作,以确保软件系统在出现故障后能够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