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用铜线坯》标准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总公司提出并由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起草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电工圆铜杆的生产和检验。该标准在1998年进行了修订,取代了原有的GB3952.1~3952.4-89系列标准。修订后,标准名称改为《电工用铜线坯》,整合了原有的四个分标准,减少了重复内容,并提高了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在技术参数方面,铜线坯的公称直径及其允许偏差与ISO4738:1982和BS6926-1988等国际标准保持等效,体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一致性。化学成分要求参考了ASTMB49-92以及GB/T467和GB/T468,确保了铜线坯的纯度和导电性能。热态铜线坯的力学性能要求至少达到35%,高于其他国际标准中的30%。硬态铜线坯的力学性能也有提升,表明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
标准的编制遵循了GB/T1.1-1993的规定,注重与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的一致性。在检验规则上,取样方法和数量参照了BS6926-1988,其中对取样数量的规定更为严格,确保了检验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根据标准规定,电工用铜线坯适用于直径6.0至36.0mm,用于进一步拉制成线材或其他电工用铜导体的圆形截面铜线坯。在订货或合同时,需明确产品名称、牌号、状态、规格、重量以及标准编号等信息。
在化学成分上,T1和TU1牌号的铜线坯对杂质元素的含量有明确限制,如硒、碲、铋、锰-锑、镉-砷、磷、铅、硫、锡-镍-铁、硅-锌-钴-银等元素,T1牌号的氧含量不得大于0.045,而TU1牌号的氧含量不得大于0.0010。T2和TU2牌号的铜线坯则要求铜加银的含量不小于99.95%,并限制了杂质元素的总量。
此外,标准引用了GB4909.2-85、GB4909.3-85、GB4909.4-85等相关裸电线试验方法,以及GB/T3048.2-91、GB/T5121.1~5121.23-1996、GB/T13293-91等电线电缆和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确保了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电工用铜线坯》标准是指导铜线坯生产、检验和贸易的重要依据,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国内电工铜制品的质量,保障电力行业的稳定运行,并促进与国际市场的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