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在特定地理范围内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它结合了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区域结构是区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区域内各种经济要素和现象通过网络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结构是随时间演进形成的。理解并把握区域的结构特征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区位论是另一个关键概念,它关注的是如何为生产者找到最佳的地理位置以降低生产成本、最大化利润。这涉及到对交通、资源、市场规模等因素的深入分析。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范围内,与经济要素和它们的分布紧密关联的区域发展实体。它揭示了不同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内外联系。新区域经济观则扩展了这一概念,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我组织、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对决策的影响。
在第二章中,经济区位是指经济体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而经济区域是由人类经济活动塑造的、围绕经济中心的、具有独特地域构成要素的社会经济复合体。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研究经济活动与特定地域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探讨了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一种邻近国家或地区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协调经济政策,形成跨越国界的统一经济区域的过程。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包括关税同盟理论等,并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形态的发展、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地理范围的扩展等趋势。典型的合作组织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
第四章提到的综合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依托交通通信网络,形成上下级城市紧密联系的区域,可以独立完成特定发展任务。经济特区则是实行特殊经济政策、鼓励外商投资的特定区域。城市经济是指非农业经济部门在城市中的聚集。科技工业园区是将工业与科技活动结合,形成以某一主导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
第五章中的总部经济强调的是吸引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中,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生产加工基地则在成本较低的地方。概念与内涵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主要性质或特征。
第六章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空间动态。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描述了工业部门和产品从创新到衰老的周期。极化效应是指地区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后,能够自我强化并持续发展,即使初始条件消失也能维持增长。扩展效应则是指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积极影响,带动其发展。
总结来说,区域经济学涵盖了从区域结构、区位选择到经济一体化、城市经济和企业发展等多个层面,研究目的是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促进区域间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