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操作要点》
口腔颌面外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处理口腔、颌骨、面部以及相关结构疾病的专科,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口腔颌面部的检查包括口腔、颌面部、颈部、TMJ(颞下颌关节)和唾液腺的全面评估。检查顺序应遵循“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浅入深”的原则。开口度是衡量颌关节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开口度平均为3.7cm,小于这个数值表示开口受限,大于5cm则为开口过大。
双指双合诊和双手双合诊是两种常用检查手法。前者适用于唇、颊、舌部,后者适用于口底和下颌下区域。淋巴结的检查也十分重要,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从枕部、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到颏下,沿着胸锁乳突肌和颈前后三角至锁骨上窝。
在颌面部肌肉的检查中,颞肌前份、翼外肌下头、翼内肌下部是重点关注的区域。此外,唾液腺的检查需要注意避免提拉,以防止误判腺体情况。正常人的唾液分泌量大约为1000-1500ml,其中大部分由腮腺和下颌下腺分泌,而舌下腺分泌较少。唾液分泌的异常可能与各种疾病有关,如炎症、结石或肿瘤等。
穿刺检查在诊断脓肿时常用8号或9号针,血管性疾病用7号针,肿瘤则可能需要6号针。对于可能涉及颈动脉体瘤或动脉瘤的情况,穿刺是禁忌的。活组织检查(活检)分为切取、切除和冷冻活组织检查,根据病变位置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以确定病变性质和肿瘤类型。
放射性核素检查在甲状腺癌和口腔内异位甲状腺的诊断中使用碘131或125,颌骨恶性肿瘤则常用99mTc。器械消毒是防止感染的关键步骤,包括煮沸灭菌、干热灭菌和化学消毒法,如戊二醛、甲醛和过氧乙酸。
手术区消毒时,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和多术区手术需分别消毒,头颈部手术消毒范围扩展至术区外10cm。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酊、氯己定和碘伏,选择时要考虑刺激性和消毒效果。
组织分离分为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前者使用手术刀和剪,对组织损伤小,要求精确;后者用血管钳,适合处理较大血管和肌肉。缝合技巧包括结扎线头长度、缝合顺序、皮肤两侧的间距以及缝合深度,以确保伤口愈合的质量。引流则根据创口类型和目的,如预防积血积液,通常在24-48小时内移除。
切取活组织检查适用于表浅或有溃疡的肿瘤,采用11号手术刀在肿瘤边缘取材,标本应立即固定,注意避免染料干扰和机械损伤,对血管性肿瘤或恶性黑色素瘤通常不建议活检。
总结来说,口腔颌面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涵盖了广泛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技术,每个细节都对患者的诊疗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医生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确保为患者提供最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