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双语)】课程概述
本课程为双语教学,旨在全面而深入地讲解各种交换系统的原理、技术和应用。通过丰富的图表展示,使得学习者能更清晰地理解复杂的通信概念。
1. 交换系统基础
- 通信的演进:从1837年的电报到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再到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通信方式经历了从点对点连接到全连接网络,再到采用交换系统进行用户互连的转变。
- 基本术语:
- 订阅者(Subscriber):使用通信服务的个人或单位。
- 源(Source)与目的地(Destination):通信过程中的发送方和接收方。
- 信号(Signaling):在通信中用于控制和信息传递的信号。
- 点对点链接(Point-to-point link):两个设备之间直接的通信连接。
- 完全连接网络(Fully connected networks):每个节点都可以直接与其他所有节点通信,需要大量的物理连接。
- 交换系统(Switching system)、交换局(switching office)、交换机(exchange):实现通信网络中不同节点间信号路由的设备。
2. 交换系统类型
- 步进制(Step-by-step):早期的机械式交换系统,通过机械装置逐步建立连接。
- 跨接系统(Crossbar systems):利用交叉开关矩阵进行连接,提供快速的交换。
- 存储程序控制(Stored program control, SPC):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子交换系统,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
- 空分交换(Space division switching):根据物理空间位置进行信号交换。
- 时分交换(Time division switching):按时间分割信道,每个时隙代表一个独立的通道。
3. 交换网络与网络结构
- 折叠网络(Folded network):减少所需硬件的复用技术。
- 非阻塞网络(Nonblocking Network):所有通信请求都能得到满足,无阻塞现象。
- 阻塞网络(Blocking Network):存在阻塞可能,无法处理所有请求。
- 阻塞概率(Blocking Probability):网络因资源不足而无法处理请求的概率。
- 忙时交通(Busy time traffic):网络处于高负荷状态时的流量分析。
- 埃尔朗格单位(Erlang):用于衡量通信系统负载的单位。
- 过境交换(Transit exchange):处理不同区域间通信的交换机。
- 非折叠网络(Nonfolded network):不使用复用技术的网络结构。
- 用户环路信号(Subscriber loop signaling):在用户线路上传输的信号。
- 交换间信号(Interexchange signaling):不同交换局之间的信号。
- 交换内或注册信号(Intraexchange or register signaling):在同一交换局内部的信号交互。
4. 控制方式
- 直接控制(Direct control):每个交换设备独立控制其连接。
- 公共控制(Common control):通过中央控制单元协调多个设备。
- 手动交换(Manual switching):人工操作的交换,如早期的电话交换台。
- 本地电池交换(Local battery exchange):用户端供电的交换系统。
- 中央电池交换(Central battery exchange):由交换局集中供电的系统。
- 通信网络结构:包括城市网络、都会网络、农村网络、长途/话费网络以及广域网等不同层次。
本课程详细阐述了这些概念,并通过双语教学,使学习者在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同时,提升跨语言沟通能力。对于想深入了解通信网络和交换技术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