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子线路模拟考试题和答案试卷】
一、知识点详解
1. 集成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虚地概念: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压为0,那么这个端口就可以被视为“虚地”,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会通过运算放大器的内部反馈机制来维持这个电压为零。
2. 差动放大器在运算放大器输入级的应用:通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通常采用差动放大器,目的是提高输入阻抗、增强共模抑制比(CMRR),以及减小温漂。
3. 共基极和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入电阻的比较: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通常小于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因为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电流源特性使其对输入信号的负载更小。
4. 顶部失真:在NPN晶体三极管放大器中,如果出现顶部失真,这通常是饱和失真,意味着晶体管在输出阶段无法进一步导通,导致信号顶部被削平。
5. 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甲类放大器的导通角接近180度,乙类放大器的导通角为0度,甲乙类放大器的导通角介于两者之间,通常大于0但小于180度。
6. 甲类和乙类功率放大器的优缺点:甲类放大器的效率低,但失真小;乙类放大器效率高,但可能产生交越失真。因此,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甲乙类放大器以兼顾效率和失真。
7. 理想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特性:当两个输入电压相等时,输出电压为0;若输入电压不等,差模输入电压是两个输入电压之差,共模输入信号是两个输入电压的平均值。
8. 反相与同相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比较: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电阻通常大于同相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因为反相放大器通过输入电阻与反相端形成负反馈,提高了输入电阻。
9. 频率响应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晶体管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升高而下降,主要原因是晶体管的结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影响,导致高频时的容抗增大。
10. 放大电路的特性比较:共射极放大电路电流增益最高,共基极放大电路电压增益最小,共射极放大电路功率增益最高,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能承受最高反向电压,频带最宽的是共源极(场效应管)或共射极(晶体管)放大电路。
二、选择题相关知识点
1. 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温度升高时,β(电流增益)和ICBO(穿透电流)增加,uBE(基发射极电压)减小。
2. 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参数:跨导(gm)反映了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它表示栅极电压变化与漏极电流变化的比值。
3. 抑制零点飘移的方法:利用参数对称的对管子(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飘移。
4. 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从双端输出变为单端输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会减小,因为单端输出只保留了差模信号,抑制了共模信号。
5. 共模抑制比KCMR的意义:KCMR越大,表明电路抑制共模噪声(零点漂移)的能力越强。
6. 负反馈的作用:负反馈可以牺牲电路的增益(降低放大倍数)来换取其他性能指标的提升,如稳定性、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7. 运算放大器线性工作的条件:引入深度负反馈,使得运算放大器的实际工作点远离饱和区,保持线性工作状态。
8. 正弦振荡电路的幅度条件:幅频特性为1,即ÀF=1,是产生等幅振荡的幅度条件。
9. 振荡电路频率的决定因素:振荡频率通常由选频网络参数决定,如LC谐振回路的电感和电容。
10. 串联型线性稳定电路的比较放大环节:比较放大环节放大的是取样电压与基准电压之差,以维持输出电压稳定。
三、分析计算题涉及的知识点
1. BJT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微变等效电路分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需要考虑晶体管的放大系数、偏置电阻、负载电阻等因素。
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微变等效电路分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涉及到栅极电阻、源极电阻、漏极电阻和负载电阻的设置。
3. 反馈电路的类型识别和极性标注:瞬时极性法可以确定反馈的性质(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正反馈或负反馈)。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馈网络的引入改变输入和输出的等效阻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需要用到开环增益和反馈系数。
4. 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根据电阻网络计算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通常需要考虑运算放大器的虚短和虚断特性。
以上是低频电子线路模拟考试题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解析,涵盖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放大器的设计和分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等方面。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巩固对低频电子线路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