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如何高效、安全地管理和组织数据。在数据库设计中,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的内部逻辑结构改变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这一特性通过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实现。在选择题第1题中,保证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即选项C。
关系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规则三部分组成。在第2题中,不属于关系数据模型组成部分的是并发控制,即选项D。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包括选择(σ)、投影(π)、并(∪)、差(-)和笛卡尔积(×),在第9题中,五种基本的关系代数运算就是这些。
数据库的特点包括数据共享、数据完整性和数据独立性高,而不包括数据冗余高,如第4题所示。在数据库设计中,子模式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用于描述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如第5题所示。
在数据库的联系类型中,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一(N:1)和多对多(M:N)是常见的四种。例如,第6题中,学生社团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即一个社团可以有多个学生,而每个学生只能加入一个社团。同样,第7题中,书店与图书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因为一个书店可以有多种图书,而一本图书只能在一个书店售卖。
在数据库查询优化方面,尽早执行选择运算通常是优化策略的第一步,如第8题。此外,数据库的完整性规则包括实体完整性(如第19题,规定基本关系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值)和参照完整性(如第12题,规定外码不能取空或必须等于对应关系的主码值),这些规则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对于文件管理系统,具有更低的数据冗余度和更好的数据共享性,如第15题。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如第17题。而SQL语言,即结构化查询语言,是用于操作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支持数据的查询、更新、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文档、文件系统到数据库系统的演变,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数据管理和访问能力,如第20题所示。在权限管理中,授权语句允许指定用户对特定表进行操作,如第1题中的Score表。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和管理高效的数据库,并能使用SQL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这不仅对测绘工程专业至关重要,也是所有依赖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