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建设和规划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了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环境设计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概念。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日照间距**:这是城市规划中确保居民住房采光权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后排房屋在冬至日至少有两小时的满窗日照。
2. **建筑后退**:规定了建筑物与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以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和城市景观。
3. **绿地率**:衡量城市绿地覆盖水平的指标,反映地块内绿化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
4. **土地使用兼容性**:允许不同性质的土地在特定条件下混合使用,以适应城市多元化发展需求。
5. **城市蓝线、紫线、绿线**:分别代表河流水域、历史保护区和生态环保区域的边界线,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开发有严格限制。
6. **城市居住区**:指具有特定人口规模、配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区,如居住人口在30000-50000人。
7. **CBD(中央商务区)**:城市的经济心脏,集中了主要的商业、金融、办公等功能。
8. **容积率**:衡量地块开发强度的指标,表示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影响城市密度。
9. **建筑平均层数**:计算区域内所有建筑平均层数的方法,反映建筑高度的总体分布。
10. **拆建比**:新建建筑面积与拆除建筑面积的比值,体现城市更新的速度和规模。
11. **配建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住宅或人口规模相匹配,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12. **竖向设计**:在城市开发中,对地形进行改造以满足交通、排水、建筑布置和景观要求的设计。
13. **环境容量**:环境系统能够承受的污染最大负荷,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14. **道路红线**:规划中的道路边界线,规定了道路的占用范围。
15. **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定土地使用性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础。
16. **日照标准**:根据气候、城市规模和建筑用途设定的日照要求,以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
17. **服务半径**:衡量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的指标,通常以步行距离为标准。
18. **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中开放的空间,供市民社交和休闲使用,包括自然环境如山林、水系等。
19. **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具体建筑和工程设施设计、施工的详细规划,基于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
20. **“雷德朋”系统**:一种住宅区设计体系,强调绿地、住宅和人行道的融合,行人与车辆的分离,以及低密度、多功能的居住环境。
21. **户室比(户型比)**:反映住宅项目中不同户型的分布比例,体现设计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2. **住宅街坊**:小城市尺度的居住区,以围合式布局结合居住、商业等多种功能。
23. **日照间距系数**:计算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高度的比率,用于确保足够的日照。
24. **停车率**:居住区停车位数量与总户数的比例,反映汽车拥有量与停车设施的匹配程度。
25. **住宅建筑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的住宅建筑套数,反映居住区的建筑密度。
26.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例,反映建筑占用土地的程度。
27. **建筑小品**:兼顾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小型建筑或设施,如雕塑、花坛、标识牌等,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28.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反映建筑密集程度和空地利用率。
以上是《城市规划原理》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规划城市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