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登记、核对检查和报告制度】
传染病的管理和防控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环节,该制度旨在规范传染病的登记、核对和报告流程,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以便政府和医疗机构能快速响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下是制度的主要内容:
1.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各科室需设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执行首诊负责制。医护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等都是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需立即报告。例如,对于甲类传染病和某些乙类传染病,城镇应在2小时内报告,农村6小时内报告。
2. **传染病登记报告核对检查制度**:防保所负责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接到报告后需迅速核实并采取控制措施。配合疾控机构进行疫情调查。
3. **奖罚制度**:医疗机构未建立报告制度或瞒报、缓报疫情将受到法律处罚,包括警告、行政处分甚至刑事责任。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样面临相应责任。
4. **计算机管理制度**: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定期维护和查毒,禁止无关软件,保护数据安全,防止病毒感染。
5. **疫情资料管理制度**:疫情资料需专人保管,严格控制信息公开,外来人员访问需审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借出资料。
6. **网络管理与维护制度**:负责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严格控制信息传递,保护网络安全,不得随意泄露系统和密码。
这些制度的实施,旨在强化传染病防控的法制化和规范化,通过严密的信息报告网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