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基础知识】
1. 检验是一个关键的品质管理环节,通常从尺寸、外观、功能、性能四个方面进行检查。检验的依据可以分为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标准通常指的是行业或企业内部制定的质量标准,规范是国家或国际认可的规则,作业指导书则是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不良品主要分为可修复和不可修复两类,分别可以用R(Reparable)和IR(Irreparable)来表示。这两个术语在品质管理中用于区分产品的缺陷是否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到合格状态。
3. 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阶段,旨在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和产品质量。
4. 发现问题时,应从原因、影响、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解决方案。
5. 品质代表了产品的整体性能、稳定性以及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包括质量、可靠性、耐用性和一致性等方面。
6. 品质管制的两大目标是防止不良品的产生(防错)和确保产品始终符合预期标准(控质)。这两点对于保持企业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7. 改善八大步骤包括问题定义、现状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改善、效果确认和标准化。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解决过程,旨在持续优化业务流程。
8. 品管的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和维护质量标准、监控生产过程、执行检验和测试、记录数据、分析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和培训员工等。
9. 5MIE代表人员(Man)、机器(Machin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环境(Environment),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六个关键因素。
10. 生产六大指数可能指的是良品率、废品率、效率、交货期、成本和客户满意度,这些指标是评估生产绩效的重要依据。
11. 7S分别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这是一套用于提升工作环境和生产效率的管理工具。
【名词解释】
1. SIP:标准作业程序;SOP:标准操作程序;CP:控制计划;CPK:过程能力指数;BOM:物料清单;ECM:工程变更通知;CR:纠正措施;AQL:可接受质量水平;MI:制造指示;MA:制造批准。
2. SIP中的字母或符号含义:A—批准;J—修改;DS—设计审查;L—临时;W—工作;N—否定;¢—圆;H—高度;D—直径。
3. Cd—镉;Pb—铅;Hg—汞;PBB—多溴联苯;PBDE—多溴二苯醚。
【简答题】
1. 品质/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在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方面的特性,包括性能、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感知性等多个方面。
2. 要降低品质成本,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采用预防性质量管理策略减少不良品,提升工艺控制,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加强员工培训以提高其质量意识。
3. 制程异常的妥善处理应首先识别异常现象,然后分析原因,制定并执行改善措施,同时对改善结果进行验证,以防止异常再次发生,并将成功的改善经验纳入标准作业流程。
4. A. 全检:对所有产品进行100%的质量检查。
B. 抽检:从产品批次中随机选取部分进行质量检查,以评估整个批次的品质状况。
C. 免检:基于产品历史记录和供应商信誉,某些产品在特定阶段可以免于质量检查。
D. 特采:在产品存在轻微缺陷但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经过评估后允许其进入下一生产环节或市场销售。
E. 层别:将数据按类别或特性分组,以便于分析和找出问题。
F. 救济:采取补救措施以解决已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如退货、维修、替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