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肥达反应:肥达反应是一种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人体对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时期通常在病程的第3周,因此答案是D.病程第3周。这个检查对于诊断伤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抗菌药物与伤寒诊断:在患者曾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如果怀疑是伤寒,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是B.骨髓培养。因为骨髓中的细菌存活时间较长,即使使用了抗生素,仍可能检测到病原体。
3. 传染源识别: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最主要传染源是C.慢性带菌者。这些人携带病菌但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成为疾病的潜在传播者。
4. 伤寒杆菌特性: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特征包括A.属沙门菌属的A群,C.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描述错误,Vi抗原抗原性弱,而Vi抗体滴度低,持续时间较短。E选项中的耐氯霉素的伤寒菌株在我国并不罕见,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了耐药性的出现。
5. 伤寒的血象检查:在诊断伤寒时,血象检查中E.嗜碱粒细胞计数的升高有较大诊断价值,因为嗜碱粒细胞计数在伤寒患者中常常增加。
6. 解除隔离的标准: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依据是C.临床症状消失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确保患者不再携带病原体,减少传播风险。
7. 菌血症与伤寒分期:伤寒第一次菌血症发生在潜伏期之后,对应临床的B.初期,即症状开始显现的阶段。
8. 伤寒的诊断与治疗:关于伤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粪便培养阳性率最高。实际上,粪便培养的阳性率相对较低,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更高。
9. 中医治伤寒:中医治疗伤寒强调辨证施治,可能会采用清热解毒、疏风利湿等方法,配合中药如黄连、金银花、连翘等来调理身体,改善症状,并注重饮食调养和生活起居的规律。
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伤寒的诊断、治疗、传染源、病原体特性以及中医治疗的原则,这些都是中医儿科学中关于常见传染病——伤寒的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对于主治医师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防止疾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