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VC++的上位机与RFID控制器串行通信
#### 1. 系统构成
本文档探讨了如何在VC++环境中实现上位机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控制器之间的串行通信。具体来说,文章以欧姆龙的V600系列RFID控制器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的构架有两种主要模式:1:1模式和1:N模式。其中1:1模式是指一台上位机与一台RFID设备相连,如图1所示。
- **RFID设备组成**:RFID设备主要包括RFID控制器V600-CA5D02、天线V600-H07以及无源电子标签V600-D23P66N。
- **通信接口**:上位机与RFID控制器之间通过RS232C串行接口进行通信,以实现对电子标签的读写操作。
#### 2. 数据传输协议
上位机与RFID控制器之间采用的是无握手信号的连接方案,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连接方式,只需要GND(信号地线)、TXD(发送线)和RXD(接收线)三条线路即可完成连接。具体的接线方法包括:
- 上位机的TXD与RFID控制器的RXD相连;
- 上位机的RXD与RFID控制器的TXD相连;
- 双方的GND相连;
- 各自的RTS(请求发送线)与CTS(允许发送线)短接。
通信参数需要设置一致,以确保双方能够正常通信。默认情况下,RFID控制器的通信参数设置为:波特率9600,偶校验,7位数据位,2位停止位。通信协议采用SYSWAY专用通信协议,其中上位机优先发送指令,RFID控制器接收后解析命令,并根据命令对标签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通信结束后,RFID控制器会返回响应代码至上位机,用于确认通信是否成功。
#### 3. 通信命令系统
V600系列RFID控制器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共有23条指令,可以实现与主机之间的灵活通信。这些指令包括但不限于:
- **通信命令**:主要用于执行与电子标签的通信操作,如读取或写入静止或移动的电子标签。
- **通信子命令**:通常用于取消某个命令的执行。
- **主机命令**:用于主机设备控制RFID控制器的操作。
#### 4. 数据传输格式
上位机与RFID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遵循特定的数据帧格式。数据帧以指令代码开始,以结束符结束,响应帧还包括一个反映执行结果的响应码。数据可以以十六进制或ASCII形式进行传输,每个帧的最大允许数据长度为271字节。
#### 5. 通信程序设计
上位机与RFID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设计主要涉及串口初始化、数据帧构建、命令发送以及响应处理等步骤。
- **串口初始化**:包括打开端口和设置通信参数等操作,这是实现可靠通信的基础。
- **数据帧构建**:根据不同的通信需求构建相应的命令帧或响应帧。
- **命令发送与响应处理**:上位机发送命令帧给RFID控制器,并根据RFID控制器返回的响应帧中的响应码来判断操作是否成功。
### 结论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在VC++环境下实现上位机与RFID控制器之间的串行通信,不仅需要合理的硬件连接,还需要对通信协议、数据帧格式以及程序设计有深入的理解。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对于无源电子标签,其有效的读写距离有限,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电子标签的位置与天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