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据库原理与访问
1.1 数据库基本原理
1.1.1 概述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是现代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有效地进行数据存储、共享和处
理的工具。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经过了40多年的历程。1963年,C.W.Bachman设计开发的IDS
(Integrated Data Store)系统开始投入运行,使多个COBOL程序可以共享数据库。1968年,
网状数据库系统TOTAL出现。1969年,McGee开发层次式数据库系统,发布了IBM的IMS系
统。1970年,IBM公司San Jose研究所的E.F.Code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
型”的著名论文,树立了关系型数据库的新的里程碑,E.F.Code因此获得1981年度的ACM图
灵奖,IBM San Jose研究所也在1976年研制出在IBM 370机器上运行的SYSTEM R关系型数
据库管理系统。1979年,ORACLE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品化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ORACLE
2.0。80年代至今,是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大型数据库系统
包括IBM的DB2、微软的SQL Server、Sybase以及Informix相继出现,使数据库系统呈现出夺
目的光彩。
数据库系统的优势
数据库同文件相比,有以下优势:
首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高度结构化的,不仅考虑数据项之间的关系,还考虑了记录类
型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映出现实中的信息实体。
其次,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面向系统而不是面向应用的,因此数据库的数据比文件系统的
共享程度高,面向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信息结构稳定,易于扩展。
第三,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有更高的独立性。为了实现这种独立性,数据库系统往往
拥有比特定应用更多的数据,对于特定的应用只提供局部的逻辑结构,保持应用的逻辑独立
性。
第四,数据库系统具有较好的数据安全性和一致性维护措施。数据库系统都具有特定的
授权机制,防止非法用户的使用。在多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数据库可以进行良好的数据并发
处理,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最后,数据库对数据的存取不是以记录为单位的,可以仅操作记录的某些字段,方便了
外部应用对数据的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