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pdf
### 黄金矿床形成与成因:连续体模型的回顾与评估 ####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黄金矿床形成的连续体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该模型认为,在古老的绿岩带(特别是太古宙绿岩带)中发现的“仅含金”类型的矿床是在地壳20-25公里的垂直范围内形成的,从高于700°C到低于180°C的温度区间内,矿床的形成与变质作用的峰值同步发生。然而,经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该模型在解释某些地质现象时存在局限性。 #### 一、连续体模型概述 连续体模型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黄金矿床成因模型。它假设,在太古宙绿岩带等古老地层中发现的“仅含金”型矿床是通过一个广泛的地壳范围(约20-25公里深)内的热液活动形成的。这些矿床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温度范围从700°C以上降至180°C以下,且矿化过程与区域变质作用的高峰相吻合。此模型强调了热液活动在整个地壳深度范围内都可能促进黄金矿化的可能性。 #### 二、模型的关键要素 - **热液流体来源**:热液流体被认为是将金元素从深层岩石运移到浅层储集空间的主要媒介。 - **温度条件**:该模型认为,金矿化的发生范围非常广,从高温(>700°C)到较低温(<180°C)都能发生。 - **变质作用**:黄金矿化的发生被认为与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变质作用达到顶峰时。 #### 三、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尽管连续体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许多黄金矿床的形成机制,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1. **部分熔融条件下矿床的形成问题**: - 在上部片麻岩和片麻岩相域内,岩石经历的部分熔融温度条件下,该模型难以合理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水的存在会促进岩石的部分熔融,而非形成黄金矿床。 - 高温下的水溶液引入会导致更多的熔融而不是形成热液黄金矿床。 - 实际上,在部分熔融的环境中,如Big Bell、Hemlo、Challenger和Renco等黄金矿床中,已经记录到了邻近矿化区域的岩石部分熔融现象。 2. **流体源、流体组成、金的运输及沉积问题**: - 对于连续体模型而言,在高温变质域中形成的五个黄金矿床(位于四个不同的太古宙克拉通内),其流体来源、流体成分、金的迁移方式以及金属沉淀过程等方面,该模型未能很好地解释。 #### 四、案例分析 - **Big Bell、Hemlo、Challenger和Renco黄金矿床**:这些矿床位于高变质等级区域,岩石经历了部分熔融。这与连续体模型预测的条件不符,因为该模型认为,在高温下,水的存在会导致进一步的熔融,而非形成热液金矿床。 - **Griffins Find**:该矿床也显示出了部分熔融的证据,包括穿过矿床的岩墙和混合岩化。 #### 五、结论 虽然连续体模型为理解黄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种视角,但它在解释特定地质环境下的矿床形成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在高变质等级区域中形成的黄金矿床,模型中的理论框架不足以充分解释其形成机制。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矿床形成的具体地质背景及其复杂性,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预测黄金矿床的分布和成因。
- 粉丝: 0
- 资源: 2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