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霍尔》介绍
※影 名:Annie Hall / 安妮·霍尔
※主 演: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黛安·基顿 Diane Keaton
托尼·罗伯茨 Tony Roberts
舍利·杜瓦尔 Shelley Duvall
珍妮特·马戈林 Janet Margolin
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
※类 别:爱情 喜剧
※地 区:美国
※导 演: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编 剧: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马歇尔·布瑞克曼 Marshall Brickman
※出 品:
※上映时间:1977年
※内容简介:
一个犹太青年艾尔维.辛格独自住在纽约。其貌不扬,个儿又矮又小,戴着一副深度近视镜,衣服邋遢,不修边幅。但他口才颇佳,经常演单口相声。跟女人从来没有什麽风流事,倒过着悠然自得的独身生活。
某天,他的朋友、电视导演罗勃约他一起去打网球,凑巧在那里邂逅了一位名叫安妮.霍尔的姑娘。她衣着时髦,口齿伶俐,交谈中她说自己很想当歌星。艾尔维顿时被她的魅力所倾倒,竟然爱上了她。没多久,这对男女就想在一起生活。安妮拿着自己的行李来到艾尔维的寓所,两人开始同居,起初生活倒也很快乐,无悠无虑。可是没多久,两人之间产生了裂痕,艾尔维求助精神分析法,也无济于事。这时安妮已在夜总会唱歌赚钱。
有一次她把一首流行歌曲唱的十分动人,竟博得了在场的著名歌星托尼.莱西的掌声。托尼是个色狼,他垂涎于安妮的姿色与才华,花言巧语问安妮愿不愿意到加里福尼亚州去唱歌。艾尔维在一旁看到这情景,就更觉孤单了。此后,安妮和托尼还有罗勃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暧昧,艾尔维疑窦丛生。安妮将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很快的就去了加州。虽然他又见了安妮,但是两人之间的友情之火却也成了往事。
※影片评论:
《安妮·霍尔》幕后及评论一
《安妮·霍尔》是伍迪艾倫的半自傳故事。如散文般的觸及到許多主題——愛情、友情、工作、社會地位、價值觀、城市風格等等……。
伍迪艾倫最顛峰的代表作。你可以用這片來測試你對伍迪艾倫式電影的胃口為何。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片中還有很多當年沒沒無聞的路人甲路人乙(現在都個個紅遍好萊塢),例如:派對上的傑夫高布倫、影片最後伍迪艾倫的伴侶雪哥妮薇佛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也是一部简单的影片,没有大场面或是滑稽的搞笑场面,人物也不多,片中散布着琐碎的生活片断、个人回忆、偶发感触、闲散戏谑。这也是一部散漫的影片,最突出的是其中浓郁的生活味道,既有人生艺术的感悟,又有深奥的哲理,同时还充斥着温馨伤感的情调,伍迪能从早期滑稽喜剧脱身到这部影片的更高境界而还能保持自己作品的特征,实在是难能可贵。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伯格曼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费里尼梦想与现实交织的痕迹。
困惑,是伍迪这部作品表达的最突出的精神状态。艾维,无疑是伍迪自身的写照,至少大部分性格和精神品质来源于伍迪自己。艾维事业上不见起色,爱情又遭到挫折,这些都不是伍迪表现困惑和无奈的方式。伍迪的方式是喜剧性的,他的困惑是拥有的困惑、得到的困惑、来自个体内部精神世界的困惑。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伍迪用来疏离观众的手法,观众在伯格曼《野草莓》中看到的手法,在这里得到的是伍迪式的喜剧处理。而这种方法和伍迪的喜剧风格又是那样吻合,也难怪伍迪以后会多次、大量运用,甚至成为后期伍迪影片的标志性手法。
《安妮·霍尔》评论二:还有“另一种可能”
当伍迪?艾伦决定暂时歇一歇他疯狂的脚步,沉淀一下他对生活的体悟,我们就有了《安妮?霍尔》。
比起伍迪其他张扬的喜剧片,《安妮?霍尔》的确内敛得多,连情节也似乎平淡起来:在纽约,离过两次婚的艾维邂逅了安妮,互有好感进而相恋、同居。安妮到曼哈顿的夜总会唱歌,被一个花言巧语的音乐制作人说服到好莱坞发展。当艾维与安妮再次相见时,爱情已恍若隔世。
——眼看着温情脉脉的感伤情绪就要弥漫起来了,但伍迪?艾伦偏偏在这部1977年的作品里肆无忌惮地使用了大量的间离手法,并使它成为贯穿始终的一大亮点。影片中,演员会突然转向镜头,开始内心独白;会轻易地走进年少的生活,冷眼旁观当时的自己;灵魂会离开肉体,与其他人交谈……这一形式取代了情节,成为影片传达意图与思想的主要手段。
我们总是太过习惯于用一种视角来看世界,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认定这是唯一的视角。我们不厌其烦地品味着自己的每一丝悲喜,渐渐沉溺于自己的感受中不可自拔。而当艾维一次一次对着镜头开始剖白内心时,所有纠缠着的悲欢离合都被稀释了。种种不平与磨折,我们原想陪主角一起叹息,却被主角自己调侃着解构了,于是它们悄悄消散,退回成为琐碎生活的背景。我们猛然发现,伍迪不要观众代入到角色中同悲同喜,他想提醒我们的,正是那“另一种视角”。
对着摄像机的独白,是真实世界(观众)与虚拟世界(电影)界限的消解;回到过去的生活中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对惯常时空逻辑的消解。不断跳出角色,这本身就是对自我生活状态的反省与疏离。在这“自我审视”式的叙事方式中,内心世界与真实世界逐渐交织,我们观察生活的镜头开始摇晃,然后被颠覆。
伍迪并不讳言伯格曼的《野草莓》对自己的影响。但在对比了《野草莓》和《安妮?霍尔》后,可以发现《安》中的间离手法用得更加彻底和义无反顾,更具戏谑精神,从而使影片更“好玩”。大量的美国式幽默,把《安妮?霍尔》变成了一部冷面喜剧。通过疏离观众,它披上了自己独有的色彩——如此喧嚣,如同纽约这座万花筒般的城市;如此安静,在疯狂的旋转中仍然不忘心灵深处的叩问。生活中总是充满太多的荒谬与焦虑,因此要冷嘲热讽从来不是件难事。难的正是像伍迪?艾伦这样,一面解构生活,一面深深地热爱着它。
逐一拾起散落在影片各处的间离手法,我们仿佛看到了伍迪狡黠的目光。他终究还是不满足于展示平淡生活的小小波澜,而是向我们示范了可以怎样跳出个人视野的束缚,在不断的审视中自嘲、并且自省,世界因此而丰富许多。这“另一种可能”,如同一次勇猛的拓荒,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世界。
《安妮·霍尔》评论三:谁是谁的Annie Hall?
我们也该放松放松了。一直看沉闷的电影怎么吃得消呢?那感觉就像面对一台有无数零部件的庞大机器,你紧紧地盯着它,试图弄明白一条或几条生产线的运行轨迹,然而齿轮接齿轮,履带套履带,最终你完全被这隆隆作响的大家伙绕得晕头转向,所有的线路在你头脑里纠结在一起,成了一团再也理不清的乱麻。
如果你还在坚持,那是你不服输的固执在作祟。不如让我们放松一下,转移你的注意力,试试别的电影。你拥有很多不错的选择:黑帮片,邪典片,现实主义电影,黑色片,歌舞片,无厘头喜剧片……当然,因为你一向秉持严肃的艺术评判标准,所以你要谨慎对待那些商业电影,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害得恶心,呕吐,内分泌失调。
什么?这些没有你喜欢的?你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你需要的是那样一种电影:它表面看上去没头没脑,仿佛就是无意识地把生活中的片断拼凑在一起,然而却有源源不绝的新点子刺激着你;它不要讲什么大道理,最好是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但其中要有你所感兴趣的生活态度或处世哲学;它不必借用任何突兀的效果就能吸引人,并且具有循环往复的魔力,当它结束的时候,你觉得它刚刚开始……
好了,好了!不用继续说下去了。我知道你要的是什么电影。我这里就为了准备了一部: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
像你这样的“文艺青年”,是很容易喜欢上一个怪怪的女孩的,像安妮·霍尔这样的女孩。她可能不漂亮,不聪明,不靠谱,但是她有趣,这一点很重要。并不是说她会讲笑话,而是说她具有一种特异禀赋——在你说出某些话时给你美妙回应的笨拙技巧。长久以来,你不就是在寻找一个能听懂你说话的女孩么?于是你拼命地向她灌输你那些没人听也没人懂的理论,把你喜欢的东西(可能就是你在豆瓣上选出的书、电影和音乐)一古脑儿推到她面前,希望她藉此发掘出整个的你,尽管你本人就在她面前。呵呵,不对啊,你强烈的摆脱孤独、建立交流的渴望变异成了偏执的控制欲,她理所当然地感到疲倦,你对她的疲倦感到失望,然后你们都感到彼此若即若离……上天特意造就的两个如此合拍的人,只好就此分道扬镳。当孤独感再次袭来,你意识到这个女孩的宝贵,而你和她的故事,就像生活本身,永远不会圆满。
很可能你运气不好,从未遇上你的安妮·霍尔,这就越发证明了生活的不圆满。你要盘点盘点你自己,看看你是不是有资格成为艾维·辛格。当然艾维·辛格会讲笑话,你不会;或者你会,但只会重复有限的几个。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对人生的感觉是沮丧的还是绝望的。艾维·辛格无疑是前者。他像我们的“文艺青年”一样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一肚子牢骚,但他其实只是在生活中轻微地发泄,骨子里他是懂得避让的,否则他只能是绝望的。他被死亡困扰,但他不被自杀困扰,当他坐上安妮患自杀妄想症的弟弟驾驶的汽车,他差点被吓死。活着非常无趣,但还是要活下去,他是这样一种人。只有对于这样的人,安妮·霍尔才具有最大的意义。而对于绝望的人,安妮的意义很容易被扭曲或不具有意义。什么?你已经绝望了吗?那么放弃关于安妮·霍尔的想法吧。你心中的安妮·霍尔只是一个幻象,其价值等同于一把手枪或一根绳子。
我不能重男轻女,你很可能是一个女孩,那么我打赌你也在等你的艾维·辛格。现在的女人给我一个这样的印象,那就是她们比男人更易于沉醉在一种无聊的生命形式之中。我多么希望世间能有无数的艾维·辛格,来拯救这些女孩,使她们成为安妮·霍尔;然后这些安妮·霍尔再去拯救男孩,使他们成为艾维·辛格;然后这些艾维·辛格……那样的话,这个世界将是艾维·辛格+安妮·霍尔的组合,我也就免了被傻逼们气炸肺之苦了。我假设你,一个有希望成为安妮·霍尔的女孩,现在正徘徊于虚妄与现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