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衡量指标一般有以下几个:
1. 响应时间
2. 并发用户数
3. 吞吐量
4. TPS
上面几个指标的具体理解我就不说了,网上有很多。那么在实际的性能测试中,一般我们拿到线上的pv值,那么根据pv值我们怎么算出合适的线程数,以及系统的吞吐量呢?
性能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在高负载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效率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了四个关键的性能测试指标: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和TPS,并着重讲解了如何根据PV值来计算合适的线程数和系统的吞吐量。
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对请求作出响应所需的时间,它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并发用户数是指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用户数量,反映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吞吐量则是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事务量,通常以事务数/秒来衡量。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是每秒事务数,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性能测试中,我们通常会拿到线上 PV(Page View,页面浏览量)值。为了计算合适的线程数和吞吐量,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峰值法和二八法。峰值法是取一段高峰访问时间的PV,除以时间长度,得出TPS。二八法则假设80%的访问集中在24小时内的20%时间,通过公式计算出TPS平均值和峰值。例如,对于一个日PV为3000w的产品,可以计算出平均TPS和峰值TPS,然后根据服务器数量来分配压力。
确定线程数的过程通常涉及单线程测试。在JMeter等工具中,设置单线程并发,运行1秒,观察发送的请求数。然后将系统期望的吞吐量除以单线程的请求速率,得出最佳并发数。例如,如果期望TPS是347,单线程1秒内发送25个请求,则最佳并发数约为15。
除了这些性能指标,我们还需要关注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如CPU、Load平均值、内存(Mem)、I/O和JVM状态。CPU的利用率不应过高,通常60%以下较为理想。Load平均值反映了CPU等待处理的进程数量,其合理值通常不超过CPU核心数的两倍。内存使用情况可以通过`free`命令查看,合理分配内存能有效避免系统出现性能瓶颈。
性能测试指标分析是确保系统在高负载下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通过理解并计算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和TPS,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系统的性能潜力,并优化资源分配,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监控CPU、Load、内存等系统资源的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