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作者:李静伟,武琳,梁龙,杨松,李川 排版:大雄
操作系统的功能作用: 1、作用: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
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使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2、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
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手工操作时期:人工干涉,用户独占。 2、早期批处理时期:出现了完成
作业自动转换工作的程序叫监督程序,包括早期联机批处理、早期脱机批处理。 3、多道批处理系
统:在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程序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交替执行,用户独占。 分时系统:用户与主机
交互。实时系统:具有专用性及时性。 4、现代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有网
络地址,提供网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在硬件方面的保护: 1、双重模式操作 :用户模式、监督程序模式,双重模式操作为人
们提供了保护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不受错误用户程序影响的手段。 2、I/O 保护: 定义所有 I/O 指
令为特权指令,所以用户不能直接发出 I/O 指令,必须通过操作系统来进行 3、内存保护: 对中断
向量和中断服务程序进行保护,使用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 4、CPU 保护: 使用定时器防止用
户程序运行时间过长,操作系统在将控制权交给用户之前,应确保设置好定时器,以便产生中断。
第三章 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输入 /输出系统管理、二级存储管理、联
网、保护系统、命令解释系统。
系统调用的含义:系统调用提供了进程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分为五类:进程控制、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信息维护、通信。
操作系统设计所采用的结构: 1、简单结构 :以较小、简单且功能有限的系统形式启动,但后来渐
渐超过了其原来的范围, 由于运行所用的硬件有限, 它被编写成利用最小的空间提供最多的功能 2、
分层方法: 优点:模块化,简化了调试和系统验证;缺点:涉及对层的仔细认真的定义的困难,
效率较差 3、微内核: 优点:便与操作系统扩充,便于移植;缺点:关于哪些服务应保留在内核
内,而哪些服务应在用户空间内实现,并没有定论。
第四章 进程
进程的含义:进程是由数据结构以及在其上执行的程序组成, 是程序在这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
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 进程包含的内容: 程序代码、 程序计数器、 堆栈段、
数据段。进程和程序的联系和区别: 1、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代码的集合,进程
是程序的执行。 2、程序是永久的,进程是短暂的。 3、程序的组成是代码,进程的组成包括程序、
数据、进程控制块。 3、一个程序可对应多个进程, 通过调用关系, 一个进程也可包括多个程序。 4、
进程可生成其他进程,程序不能生成新的程序
并发与并行的区别: 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
隔内发生。 在单处理机系统中, 每一时刻仅能执行一个程序, 所以从微观角度来看程序的并发执行
时,它们是交替执行,即串行。程序间真正的并行只有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才会出现。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条件:状态:新的,运行,等待,就绪,终止。转换条件: 1、新建 --〉就绪:
就绪队列能够容纳新的进程 2、就绪—〉运行: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被调度程序选中, 分配到 CPU。
3、运行 —〉阻塞: 正在运行的进程因某种条件为满足而放弃对 CPU 的占用。 4、阻塞 —〉就绪:
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所等待的事情发生了。 5、运行 —〉就绪: 正在运行的进程用完了本次分配给
它的 CPU 时间 6、运行 —〉终止: 正在运行的进程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由于发生某些事件而被异
常中止。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及内容: (1)内容:进程状态、程序计数器、 CPU 寄存器、 CPU 调度信息、内
存管理信息、记账信息、 I/O 状态信息。(2)作用:① PCB 是进程组成中最关键的部分,每个进
程都有惟一的 PCB,操作系统对每个进程实施控制和管理,②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为它创建一个
PCB,当进程终止时,系统收回其 PCB,该进程在系统中就不存在了,所以 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
标志 。
上下文切换的过程: 将 CPU 切换到另一个进程需要保存原来进程的状态并装入新进程的保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