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科版必修二高中化学(全册)归类知识点解析
#### 第一章 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律
##### 第一节 原子构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构造,理解质量数和\(^\text{A}_\text{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如质子、中子和电子)之间的关系;
- 认识到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区别;
- 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够绘制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明白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其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使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来处理信息。
- 学习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了解原子中的微粒质量和电性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微观本质的理解;
- 认识到原子内部正负电荷之间的平衡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 通过介绍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
- 关注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在医疗领域的使用;
- 关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核聚变能作为未来能源的可能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 **难点**
- 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
-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 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第1课时**
- 开篇通过提问引入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本质。
-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解释原子的核式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带有正电荷;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 讨论原子核内部结构及电子的运动状态,引出原子核的构成以及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
2. **原子核与核素**
- 介绍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分析不同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质量和电荷;
- 探讨原子内部的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包括:
- 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电性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原子而言)
- 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 **练习与应用**
- 通过具体例子(如\(^\text{37}_{17}\text{Cl}\))理解和应用原子符号及数字的意义;
- 解决与原子结构相关的计算题,如计算特定离子的质量数或中子数等。
**四、总结与扩展**
- 本章节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原子的基本构造及其在元素周期律中的作用。
-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理论的理解。
-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探究化学科学中的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