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关注岩石圈的组成、结构、运动和演化。名词解释涉及了多个核心概念:
1. 大地构造学:综合研究地球表层构造、板块运动及其影响的学科。
2. 莫霍面:地壳与上地幔的分界面,地震波速度在此显著变化。
3.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P波速度下降,S波消失。
4. 低速高导层:地壳内地震波速度较低、电导率较高的区域。
5. 异常上地幔:地壳与上地幔之间存在低纵波速度的异常区域。
6. 复理石建造:地槽沉积中的重要类型,由不同岩石交替形成的复杂沉积。
7. 磨拉石建造:出现在褶皱回返期后的边缘坳陷,陆源沉积为主。
8. 优地槽:靠近大洋的一侧,活动性强,基底为洋壳,含有蛇绿岩套。
9. 冒地槽:靠近大陆一侧,基底为陆壳,火山活动较少。
10. 地盾:地台稳定区域,古老变质基底暴露。
11. 地轴:地台活动性较大区域,断裂、岩浆活动活跃。
12. 地槽旋回:地槽从下沉到褶皱上升的完整过程。
13. 构造旋回:从平静期到褶皱期的发展周期。
14. 地磁极游移轨迹:反映古地磁极历史位置变化的路径。
15. 转换断层:磁条带因断裂错位而产生的现象。
16. 热地幔柱:地幔中的热物质上升形成的柱状结构。
17. 冷地幔柱:滞留于上下地幔界面的下降地幔柱。
18. 造山作用:形成构造带的地质过程,包括岩石圈的收缩、增厚和隆升。
19. 造山带:构造旋回中因褶皱等变形形成的线性地带。
20. B型俯冲: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
21. A型俯冲:大陆板块内部的陆块向下俯冲。
22. C型俯冲:内陆盆地向老造山带俯冲。
23. 被动陆缘:稳定大陆边缘,如大西洋型边缘。
24. 主动陆缘:活动大陆边缘,如太平洋型边缘。
25. 陆缘弧:陆棚与大陆间的岛弧。
26. 洋内弧:与大陆隔绝的岛弧。
27. 拆离断层:分离地质构造体的断裂。
28. 变质核杂岩:变质作用中形成的复杂岩石组合。
29. 沉积盆地:长期沉降并填充深厚沉积物的地区。
30. 前陆盆地:冲断作用下克拉通挠曲形成的盆地。
31. 山前凹陷盆地:山脉前缘形成的盆地。
32. 双重构造:由顶板和底板逆冲断层组成的复杂构造。
33. 反转构造: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变化导致的构造叠加。
简答题主要探讨了历史-构造分析法和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沉积、岩浆、构造变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和地球物理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涵盖了地质历史、板块动态、岩石圈结构以及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于理解和研究地球的演变历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