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主要特点、广泛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存储单位等内容。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计算机的核心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计算机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是学习的起点。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它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始。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这一代计算机体积庞大,耗能高,但它是电子计算的开端。
2. 第二代(1957-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的使用使得计算机更小型化,速度更快,功耗更低。
3. 第三代(1964-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集成度的提高显著提升了计算机性能,同时降低了成本。
4.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这一代计算机性能强大,体积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包括:
1. 计算速度快:相较于人类,计算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复杂的运算。
2. 计算精度高:能进行精确到小数点后许多位的计算。
3. 强大的记忆能力:通过内存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
4. 逻辑判断能力强:利用编程语言实现条件判断和循环等逻辑操作。
5. 自动化程度高:一旦编程设定好,计算机可以自动执行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6. 应用范围广:涵盖数值计算、过程控制、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多个领域。
在数据存储方面,了解存储单位及其转换关系至关重要。最基本的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组成。常见的存储单位还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和TB(太字节),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遵循2的幂次方规则,即1KB=1024B,1MB=1024KB,以此类推。
讨论题1涉及到的问题是:
1. 第一台计算机ENIAC是在1946年2月产生的,计算机经历了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核心逻辑元件不同,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最后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每一代的体积、速度和效率都有显著提升。
2. 计算机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数值计算(如科学计算)、过程控制(如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如机器学习)、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如数据库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如CAD和CAM)。其特点包括高速、高精度、强记忆和逻辑判断、高度自动化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计算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编程、网络、操作系统等高级主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