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尤其适用于粘土、粉质粘土以及含少量砂、石的土层,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这种施工方法涉及多个步骤,包括材料准备、作业条件确认、工艺流程执行等。
在材料与主要机具方面,施工需要用到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例如325号至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砂或粗砂,粒径适中的卵石或碎石,以及纯净的水。此外,还需要外加早强剂、钢筋、各种施工工具,如三木搭、卷扬机、模板、混凝土搅拌机等,以及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帽和安全带。
作业条件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包括制定可行的井壁支护方案,完成场地平整,处理好场地内的障碍物,熟悉施工图纸和地下情况,设定桩位轴线并测定高程水准点。在开始全面开挖前,通常会挖掘试验桩孔以调整施工方案。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区域,需要先降低地下水位。
施工工艺流程分为多个步骤,首先进行放线定桩位及高程,测定桩位中心,画出开挖尺寸线。接着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每次开挖高度一般为0.9至1.2米,然后支护壁模板并添加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接下来逐层向下进行开挖和护壁施工,直至扩底部分。在放入钢筋笼后,放置混凝土溜筒或导管,浇筑桩身混凝土并插入桩顶钢筋。
在成孔过程中,为了保证孔壁稳定,通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或喷射混凝土护壁,其厚度需通过计算确定。模板采用可拆卸式,以方便重复使用。第一节护壁应高于地面150至200毫米,用于挡土挡水,并在上面标定桩位轴线和高程。
整个施工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桩位准确,孔壁稳定,混凝土密实,以达到预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安全措施是不可忽视的,包括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对吊具的安全检查,以及现场的安全设施准备,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