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是医疗机构防控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旨在防止病原体扩散,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以下是该制度涉及的关键知识点:
1.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需衣帽整齐,下班后脱去工作服,诊疗前后要洗手并使用消毒液。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 **医疗器械消毒**:无菌器械、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应定期消毒灭菌,体温计使用后需用消毒液浸泡。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需消毒备用,如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3. **病房管理**:病房应定时通风,每日空气消毒,地面、床头桌等需每日湿擦并定期消毒。污衣被服应放在指定位置,便器每次使用后需清洗消毒。
4. **特殊病人的隔离**:严重感染手术病人应单独安置,病室需提前消毒。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病例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需消毒处理,未经消毒不得带出或给他人使用。
5. **病人活动范围控制**:传染病人只限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或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的单元需进行终末消毒。
6. **区域隔离与防护**: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需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更换隔离衣并洗手。治疗室、换药室等区域要求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得带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7. **特殊感染的隔离**:对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实施严格隔离。
8. **环境清洁与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每天通风、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消毒。无菌物品需检查有效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分开存放。抹布、拖把等用具专用,定期更换和灭菌。
9. **消毒剂的使用**:20%含氯消毒剂有不同浓度配比,用于不同对象的消毒,例如餐具、扫床抹布、办公室表面等,作用时间根据消毒对象和要求而定。
10. **一次性用品处理**: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用后毁形、浸泡后焚烧。其他医疗器械使用后需消毒处理,如血压计袖带、体温计等。
11. **高风险区域的消毒**:传染区地面、治疗室地面有污染物时,使用适量消毒液拖擦。化验室容器、采集标本的器材也需消毒处理。
这些措施的执行确保了医疗环境的安全,防止了传染病的院内传播,对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和调整这些制度,以适应新的传染病防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