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环境问题与赤潮**
赤潮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氮、磷营养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进而引起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发生与人类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密切相关,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加速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使得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2. **赤潮发生的条件**
赤潮通常发生在水温较高、风力较小的海域。高温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而小风则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散,利于富营养化状态的维持。赤潮多发于中、低纬度近海岸地区,因为这些地方人类活动密集,氮、磷营养物排放量大,同时温度条件也适宜。
3. **赤潮的防治与影响**
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可能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影响渔业产量,同时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因为含有有毒藻类的赤潮可能会污染海鲜。因此,控制污染源,减少氮、磷等营养物的排放,以及加强监测预警是防治赤潮的关键措施。
4.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平衡发展。例如,苍山洱海地区的和谐景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会破坏这种平衡,可能导致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质量恶化,甚至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
5. **应对策略与环保意识**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是促进人地关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比如,发展庄园经济,将农业、旅游、文化等多种元素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 **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像马尔代夫这样的低洼岛国构成了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沿海地区的淡水资源短缺、珊瑚礁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全球应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考地理的重要考点,涵盖了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防治,以及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应对考试并形成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