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节能调查报告】
高校节能工作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指出,我国高校在能源消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应用和技术更新、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以及宣传力度和节能意识的不足。
1、高校能源消耗现状
截至特定年份,全国高校数量庞大,其中包括本科、高职、独立学院等多种类型。大型高校的水、电、油、煤等能源支出普遍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与高校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设备选型和技术更新方面过于注重初期投入成本,忽视长期运行成本,导致高能耗设备的使用。
2、存在的问题
(1)设备应用与技术更新: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能效较低的设备,结果反而增加了长期运行的能源消耗。同时,由于技术选择不合理,可能导致能源供需不匹配,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能源浪费情况。
(2)管理机制与考评机制:高校能源管理通常缺乏精细化管理,没有建立健全的考评体系,导致能源浪费现象严重。
(3)宣传力度与节能意识:高校对节能的宣传不足,师生对节能的认识不强,认为节能只是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个人行为无关。
3、高校节能降耗工作思路
(1)完善计量系统与巡查工作: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系统,加强巡查与监管,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能耗问题。如南航与常州公司的合作,通过地下管网测漏,有效减少了能源浪费。
(2)加快设备技术升级换代:引进和推广节能新技术,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自主研发高效节能产品,如南航明故宫校区新建浴室采用智能刷卡水控系统,显著节约了水资源和能源。
(3)强化建筑节能观念:鉴于我国高能耗建筑的现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进行节能评估,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确保建筑节能。在南航东区的建设中,这一原则尤为重要。
4、打造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评体系
(1)设立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节能部门,负责协调和推动全校的节能工作,确保节能措施的落地执行。
(2)构建量化考评体系:建立详细的节能指标和考核制度,将节能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师生参与节能活动。
总结来说,高校节能工作的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提升设备能效,强化建筑节能设计,并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师生节能意识,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考核体系,确保节能工作的实施与效果。通过这些措施,高校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能为社会培养出具备环保意识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