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旨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同时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巴州农广校的研究报告关注了这一改革背景下农民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问题。
在农民学历教育方面,“十二五”期间,巴州农广校虽然招生人数有所增长,但在规模、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和招生宣传等方面存在挑战。建议推行“农学结合”,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的方式接受职业教育,并将此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以扩大教育覆盖面。同时,应强化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双语教学水平。
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是另一个关键领域。“十二五”期间,巴州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实用人才。建议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增加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课程,并加强少数民族师资库建设。未来“十三五”期间,计划构建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统筹规划培训资源,目标是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9.5万人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新兴力量。“十二五”期间,巴州在试点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认定标准不一、经费使用规定不明、后期管理脱节等问题。建议统一认定标准,明确项目经费使用,提前下达项目以便于教育安排,同时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基地的建设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巴州农广校的研究报告揭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农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的工作应注重教育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的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