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海地区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浅析】
桩海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的滩海地带,油气资源丰富,其第三系的地层结构和成藏特性尤为关键。该地区的第三系可划分为四个二级层序,即层序Ⅰ至层序Ⅳ,其中前两个层序为湖泊环境形成的,后两个层序则属于河流环境沉积。
层序Ⅰ的底界面对应的是中、新生界的不整合面,主要由沙三段的暗色泥岩和砂砾岩构成,显示进积特征。层序Ⅱ的底界面对应T2反射,沙一段与沙二段分别代表高水位和低水位体系域,显示湖泊环境的变化。层序Ⅲ对应东上段,为辨状河沉积,而层序Ⅳ的底界面则对应第三系与第二系之间的不整合,以多期河道砂体的叠加为特征。
桩海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包括构造特征、油气运移和含油层系。构造上,该地区以正断层为主,伴有逆断层和披覆构造,形成了丰富的断鼻、断块构造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理想的空间。生油中心位于埕北凹陷和黄河口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排烃能力。
油气运移方面,生油凹陷的石油主要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开始大规模、远距离的运移,这一时期恰逢大量圈闭形成,利于油气聚集。运移方向主要指向生油凹陷周围的斜坡和隆起区。
含油层系中,馆陶组(第Ⅳ层序)是主要的含油层系,上部以岩性油藏为主,下部以构造油藏为主,而东上段(第Ⅲ层序)则以薄层高产的含油砂体为特点。第Ⅰ、Ⅱ层序的含油层主要出现在地层不整合处,形成地层油藏。
油藏类型在桩海地区西部主要为岩性和地层超覆控制的油藏,而中部和东部则以构造油藏为主,包括背斜、断块、断鼻等。断层在油气聚散中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东西向弧状断层和北东走向断层的交汇处,形成油气的叠置分布。
桩海地区第三系的油气成藏特征是由其复杂的地质构造、有效的油气运移机制以及多层次的含油层系共同决定的,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油气聚集模式。对这些特征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对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