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知识点解析
#### 抗震设防目标
1. **“小震不坏”**:指在遭遇低于设防烈度的小震时(即多遇地震),建筑物不应出现损坏,能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2. **“中震可修”**:在遭遇基本烈度的地震(即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建筑物虽有损坏但经过维修仍可继续使用。
3. **“大震不倒”**:遭遇高于设防烈度的大震(如罕遇地震)时,建筑物虽可能严重损坏但仍能保持整体稳定,不致倒塌。
#### 设防烈度与设计标准
- 对于**7度设防区**中的**乙类建筑**(指使用功能较为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建筑),其抗震设计需按照提高一度的要求来进行:
- **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
- **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 场地类别的划分原则
- 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基于**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 **等效剪切波速**反映了场地土层对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 **覆盖层厚度**则是指地面至较硬岩土层的距离。
#### 规则结构的要求
- **房屋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宽度不应超过其长度,并且不大于该方向总长的30%;立面局部收进的尺寸不应超过该方向总尺寸的25%。
- **楼层刚度**:每层刚度不应小于其相邻下层刚度的70%。
- **质量分布**:即使抗侧力构件在平面内均匀对称分布,也要确保平面内的质量分布均匀对称。
#### 框架结构中砌体填充墙的设计要求
- **布置原则**:平面和竖向宜均匀对称。
- **材料选择**:优先采用轻质墙或与柱柔性连接的墙板。
- **高度控制**:填充墙的高度宜与该层柱净高相同。
#### 构件截面的抗震验算
- 在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情况下,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通常取为**1.3**。
#### 框架梁截面尺寸
-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 **高宽比**不宜小于2。
- **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 **梁截面尺寸**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梁剪力设计值等因素。
#### 防震缝的作用与设置
-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较高建筑的高度来确定。
- 设置防震缝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 层间位移控制
- 控制层间弹性位移的目的是防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导致结构损伤甚至倒塌。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范围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一般建筑。
-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10度地区和其他特殊要求的建筑,应遵循相应的专门规定。
#### 震害指数与抗震性能
- 震害指数越大并不意味着该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越好,而是反映了在特定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损坏程度。
#### 防震缝最小宽度
- 位于8度区的两个相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元之间,若结构单元高度均为45m,则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为270mm。
#### 结构弹塑性变形要求
- 层屈服强度系数越大,表明结构在进入弹塑性阶段后仍有较大的承载能力,结构的弹塑性变形控制越严格。
#### 地震类型
- 地震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三种主要类型。
#### 液化土处理措施
-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之一是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 框架柱箍筋配置
- 框架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30%,以确保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 强剪弱弯设计原则
- **强剪弱弯**要求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其屈服时实际达到的剪力,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发生脆性破坏。
#### 抗震设计的考虑因素
-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构造地震的影响,还需综合考虑其他类型的地震对建筑的影响,确保建筑的全面抗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