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是一门重要的IT课程,涉及到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在线作业1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包括软件生存周期、软件质量特性、需求分析、软件结构图、软件开发技术、模块耦合度、软件独立性、软件维护、软件测试等多个方面。
1. 软件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与软件可维护性密切相关。这意味着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维护,每个阶段都需要考虑到软件的可维护性,以确保软件在后期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新和修复。
2. 数据存储和数据流是数据的不同状态,它们都是分析结果。在软件设计中,理解数据的流动和存储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软件的效率和正确性。
3. 软件的可维护性、可使用性、可靠性和可复用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主要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软件是否易于维护、用户友好、稳定可靠,并能被多次复用。
4. 需求分析阶段包括对问题的识别、分析与综合、制定规格说明以及需求分析评审。需求分析评审确保需求的准确性,防止后期的返工。
5. 完善性维护是针对用户对软件提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的。这种维护旨在改进软件的现有功能或性能,以满足用户新的或变化的需求。
6. 画软件结构图时,调用关系应从上到下。这有助于清晰地展示模块间的层次关系,便于理解和维护。
7. 软件开发技术涵盖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程环境和软件工具,但不包括软件质量度度量,后者属于软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8. 块内联系中,功能性块内联系最强,表示模块内部各部分紧密围绕同一功能组织。
9.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将数据流映射为软件结构,这种方法强调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
10.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基本结构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而不包括嵌套结构,尽管嵌套结构在实际编程中广泛使用。
11. 控制耦合是指一个模块通过传递控制信息(如开关量)来影响另一个模块的执行流程,这种耦合相对较弱。
12. 模块的耦合越弱,其独立性越强,这意味着模块之间相互影响小,更利于维护和重用。
13. 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文档的集合,其中文档包含了关于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等的文字或图形资料。
14.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研究用户的要求,以确定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15. 整个软件维护阶段,完善性维护所占比例通常最大,因为它是对已有功能的改进和增强。
16.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的错误,而非评价其质量、找出所有错误或证明软件正确。
17. 在对数据流的分析中,找到中心变换是从数据流图导出结构图的关键,这有助于构建模块化的软件结构。
18. 当模块中所有成分引用共同的数据,该模块的内聚度称为通信性内聚,表明模块内部组件高度相关。
19. 文档是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文字或图形资料,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在程序控制的三种基本结构中,分支结构(D选项)提供了多条路径选择,可以实现条件判断和多路径执行。
以上是对21春电科《软件工程》课程在线作业1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多个核心概念。